脑胶质瘤是因为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35.2%~61.0%,由成胶质细胞衍化而来,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
当下西医治疗脑胶质瘤的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但是存在复发快,并发症多,后遗症多,生存期短的问题。临床遇见的几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就复发,遂来我处就诊。
中医能不能治疗脑胶质瘤?根据笔者的理论探索和临床经验,中医确实可以对脑胶质瘤有一定的疗效,
无论是手术之后还是未做手术的患者。
中医治疗脑胶质瘤的思路?
一、深究病因
从病毒感染考虑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四张图,可知:
1、脑胶质瘤患者普遍存在巨细胞病毒的感染;
2、巨细胞病毒感染影响脑胶质瘤的进展;
3、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
二、认识巨细胞病毒
三、中医药如何治疗巨细胞病毒
古代中医认为病毒属于风和湿的范畴,而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巨细胞病毒感染人体后呈现湿温病的状态。
在《金匮要略》中描述: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疱疹科病毒的急性期感染,
急性期感染表现为全身酸痛,午后发热。
吹冷风,或者长期的生活在湿冷的环境都是感染诱因。
薏苡仁这味药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从中医上讲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疱疹病毒多发于潮湿的环境,薏苡仁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通俗的讲“去湿气”,身体的湿气去掉了,感染人体的病毒就没有生存的环境了。
薏苡仁用来治疗脑胶质瘤剂量要大,一般一副药需要克-克之间,因为薏苡仁的抗肿瘤成分需要大剂量的薏苡仁才能溶出。
同时在《金匮要略》的名方,薯蓣丸中这样说道: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芎穷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薯蓣丸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免疫力差,易病毒感染的病人,方中:
地黄、山药补肾填精;
人参、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健脾补气;
麦冬、芍药、阿胶;柴胡、桔梗、防风疏风散邪。
从薯蓣丸的组成,印证了传统中“虚邪贼风”的理念。
麻黄杏仁薏甘草汤从“湿”着眼,薯蓣丸从“虚”着眼,用于治疗病毒感染,那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我们也是从“湿”和“虚”入手。
四、大剂量的应用天南星科药物
化痰散结,改善神经状态。
根据前人的经验,应用中药治疗脑胶质瘤多应用半夏,南星,禹白附子、蛇六谷等南星科药物。
笔者常大剂量的应用李可老中医编撰的五生饮(生半夏、生天南星、生禹白附子、生川乌、生附子)
天南星科药物不仅可以化痰散结,还富含草酸钙针晶可以刺激肠道的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
五生饮又有附子、川乌搭配半夏、南星、禹白附子,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
五、注重通腑
减轻负压以减轻颅内的压力。
脑胶质瘤病人往往伴有长期便秘,特别是术后的患者,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抑制肠蠕动,手术又会造成颅内的淤血,便秘伴有淤血,可以选用《伤寒论》的经处方—抵挡汤(酒大黄、水蛭、牤虫、桃仁)。
笔者临床中常用土鳖虫代替牤虫。酒大黄、桃仁可以通便活血,降低腹内压,从而改善颅内的压力,促进脑脊液的循环;
水蛭和土鳖虫活血化瘀抗肿瘤。
六、常并发脑水肿和脑积水
用五苓散和清振汤治疗
脑水肿和脑积水是脑胶质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五苓散是《伤寒论》的经典处方,可用于全身的水循环障碍,治疗胶质瘤引起的脑水肿和脑积水需要加皂角刺、黄芪、穿山甲一起使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清震汤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前人用清震汤治疗“雷头风”,当代医家王幸福的经验用于治疗脑水肿,笔者借鉴之,确有疗效。
总结:治疗脑胶质瘤,要充分分认识到巨细胞病毒对病情的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应用中医补气血,调理脾肾,疏风祛湿等办法去拮抗病毒;
脑胶质瘤是痰瘀互结证,化痰用五生饮,化瘀通腑用抵挡汤;治疗脑胶质瘤的并发症脑水肿,用五苓散和清震汤。
当然脑胶质瘤是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中医也不是万能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少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大部分晚期患者,还需要探索更优方。
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1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