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脊索瘤未名影苑

病例资料

男性,59岁,间断骶尾部疼痛2年余

病理诊断

(骶骨肿物)破碎肿瘤组织,富于粘液、软骨样间质中见上皮样肿瘤细胞,呈梁状、巢状排列,包浆丰富,核形态规则,未见明确核分裂像。伴骨质退变。局部见三系造血细胞,未见明显形态异常。

综上,结合临床,首先考虑为脊索瘤(Chordoma)。建议进一步加做免疫组化分析协助诊断。

补充报告:(骶骨肿物)破碎肿瘤组织,富于粘液、软骨样间质中见上皮样肿瘤细胞,呈梁状、巢状排列,包浆丰富,核形态规则,未见明确核分裂像。伴骨质退变。

IHC:S-(+++),CKPan(AE1/AE3)(+++),EMA(+++),GFAP(-),Ki67(5%),Vimentin(+++)。

综上,符合脊索瘤(Chordoma)。

脊索瘤(Chordoma)

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0.8/10万

起源于原始脊索的胚胎残余。几乎全部累及中轴骨,通常发生在硬膜外,导致局部骨破坏。具有局部侵袭性,转移不常见

脊索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见于成年人,蝶枕区脊索瘤多见于20-40岁的患者,骶尾骨脊索瘤年龄较大

发病部位:骶尾骨30-50%,蝶枕骨30-35%,其余椎体15-30%

组织学类型:

经典型(最常见)

软骨样型(预后最好)

去分化型(罕见,预后差)

CT表现-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分叶状、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轻-中等程度强化,向骨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

MR表现-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内可见斑片状、点状、条状低信号,为肿瘤钙化或残留骨;半数以上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形成假包膜;骨外生长推挤周围结构,呈哑铃样,”thumbsign”

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肿瘤内不规则钙化

鉴别诊断-中轴骨病变

软骨肉瘤—软骨基质,环状或弧形钙化,T2WI信号高,ADC值较高

巨细胞瘤—FM,无软骨或粘液样基质,T2WI信号混杂

转移—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多发,后柱常受累

浆细胞瘤—溶骨性骨破坏,年轻,常多发

淋巴瘤—多灶性病变,T2WI信号不均匀,DWI高,ADC低

特殊部位—脑膜瘤、垂体腺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11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