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
王姐在家中突发晕厥
经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巨大肿瘤
并且累及额叶、颞叶、岛叶等诸多脑叶
医院就诊发现
肿瘤位于左侧优势半球
也就是语言区所在的位置
虽然肿瘤巨大
但患者术前并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
能否在全切肿瘤的同时
保住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呢?
这无疑是对术者的一项巨大挑战
肿瘤累及多个脑叶,基底节区受压变形
肿瘤与运动、语言传导束关系密切
神经外科医学部神经肿瘤外科主任陈凌教授团队在精准研判病情后,决定使用科室新引进的手术“神器”—3D数字手术显微镜为王姐做手术。
外视手术显微镜
该设备具有深景深、宽视野、长焦距、小体积、低成本、高分辨率、便捷内外视镜切换等优势,对于术者来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手术开始后,术者及助手都戴上了3D眼镜,对着超大的高精度立体视觉显示屏进行手术操作。
重要的血管豆纹动脉及其穿支血管,在外视镜10倍光学变焦、95倍放大的强大功能下,显露得异常清楚,手术顺利将累计范围大、血运丰富的脑深部高级别胶质瘤全部切除。
应用外视镜仔细分离血管、神经结构
术后患者很快就苏醒,言语功能及肢体活动未受影响,行动自如。这场恶战,打得漂亮!
术后复查,MRI影像学显示肿瘤全切
术后3天患者下地行动自如
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需满足照明、显露、视野三大基本要素,目前显微镜的技术进步也是围绕这三大基本要素进行的。
传统显微镜镜头置于术野上方,镜头硕大,有的还物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占据术者前方空间遮挡前方操作;镜头处容易碰触手术器械导致污染;由于无法克服的光学技术难题,传统显微镜的助手镜没有立体感和景深短也是其重要缺陷。而裸眼3D外视显微镜完美克服了上述缺陷,帮助术者及助手均在裸眼高清立体视野下进行手术。
全外视镜神经外科手术,开启了神经外科裸眼3D外视显微镜应用新篇章,裸眼3D外视手术显微镜未来将大有可能替代传统的手术显微镜,成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发展史上的新工具。
据悉,通过临床实践,科室团队也提出了目前外视镜研发及临床应用面临的、一些有待改进提升的性能需求,对未来进一步完善外视镜性能、更加适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凌教授介绍,从传统显微镜、神经内镜,再到手术外视镜,技术不断获得进步,神经外科医生需跟上时代的脚步,熟练掌握各项新技术的应用,融会贯通,结合应用,为患者带来最大的手术获益。
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一医学中心
图文
张治中
刊期
第期
总编:熊 刚主编:张 奎编审:张 密
编辑:储洁雅
邮箱:jfjzyy01.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1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