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总结颅内骨化脑膜瘤的诊治要点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脑外良性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5%~30%。化生型脑膜瘤是一种少见的亚型,属WHOⅠ级,为具有间叶细胞分化脑膜瘤,可见骨、软骨、脂肪和黄色瘤样细胞等间叶组织成分。当肿瘤组织内出现广泛的钙化和大量的不规则小梁状骨组织时,则称为骨化脑膜瘤(OIMs)在临床上相当罕见,约占所有脑膜瘤的1%。

另外,此类肿瘤的特点让手术治疗变得十分困难,包括瘤体较硬,与周围脑组织广泛粘连等。来自意大医院神经外科的MariaCaffo医师等报道了8例OIM,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一起来学习下。

病例回顾

年到年间,该院共收治8例OIMs,共占此期间内收治脑膜瘤患者的1.5%。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52.7岁(37~84岁)。其中,额叶区占位2例,左额颞区叶区占位2例,左颞叶占位1例,左额颞顶区占位1例,鞍突占位1例,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占位1例。

患者术前均有头痛症状,其中2例有出现癫痫,2例出现视野缺损,其中1名患者出现精神错乱。神经科查体发现,2名患者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和轻偏瘫,另2名患者出现双侧视乳头水肿。

CT扫描显示所有瘤内存在高密度钙化影,MRI提示瘤体在TI相上高信号,T2相上低信号。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4例为经翼点入路,2例为经颞叶皮层入路,1例为经额叶皮层入路,1例为眶上入路。其中6例行瘤体全切,另2例因瘤体与周围神经血管组织严重粘连行部分切除。

瘤体病理均发现存在不规则小梁状骨组织、成骨细胞或不成熟骨小梁,最终诊断为OIMs。随访时间(41~个月)内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

Caffo医师等挑选了其中2病例进行详细讲解,如下:

病例1

患者女,37岁,因头痛,精神错乱1年余来诊,期间有癫痫发作。神经科查体无殊。

头颅CT提示左颞侧高密度肿物(图1A)。MR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边缘不规则肿物(图1B)。

图1病例1颅脑CT和MRI图像

行手术治疗,发现覆盖于肿瘤上方的颅骨明显增厚,硬脑膜被瘤体浸润,瘤体较大,灰粉色,最后全切肿瘤。患者术后平稳,术前的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CT提示肿瘤被全部切除(图1C)。

病理诊断为脑膜瘤,其中85%的瘤体由基质钙化和不规则骨小梁构成(图2)。

图2病例1病理图像

病例2

患者男,83岁,诉头痛,查体示右侧偏瘫及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MRI检查发现左侧额颞区有一直径4cm低信号不规则肿物,其内存在高信号影(图3A)。左侧翼点开颅发现一瘤体与硬脑膜紧密粘连,质硬多小叶且高度血管化。最终瘤体行部分切除,剩余部分的瘤体与左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紧密粘连(图3B)。

图2病例2颅脑CT和MRI图像

病理确诊为脑膜瘤,60%的瘤体为不规则骨小梁(图4)。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图4病例1病理图像

学习要点

1.OIMs中的骨组织的形成机制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砂粒体行脑膜瘤中的钙化成分引起的,也有学者认为骨组织是化生型脑膜瘤中蛛网膜细胞化生形成的。

2.OIMs在影像学上得特殊表现有助于诊断:瘤体多远离中线,CT上为变现为边界清楚,密度较周围脑组织高的瘤体。瘤体内的钙化组织在T1相上表现为高信号,T2相上为低信号。另外,覆盖在肿瘤上的颅骨明显增厚亦有助于鉴别诊断。

3.OIMs通常生长缓慢,在瘤体达到一定体积前,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根据肿瘤所在位置不同,症状也多种多样,包括癫痫、头痛、肌肉萎缩、视力下降、听力缺损和性格改变等。患者是否出现症状与肿瘤体积也密切相关,当脑膜瘤直接小于2.5cm时,通常不出现症状。

4.当肿瘤引起症状或瘤体进行性增大时,选择手术全切瘤体及其周围硬脑膜。另外,当瘤体位于岩骨斜坡,后颅窝或累及血管视神经视路时,无论瘤体大小,都需手术治疗。

最后,Caffo医师等指出,术前对神经影像学的仔细评估以及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全切肿瘤是首选,但当瘤体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组织粘连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部分切除。

编辑

李晴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哪里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47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