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外科大脑镰旁窦旁脑膜瘤手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及检出率越来越高。该肿瘤大部分系良性,经过手术可以治愈。对于部位深、体积大、血供丰富、靠近功能区、经济条件有限导致无法术前介入栓塞的病人,如何在术前充分评估肿瘤和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桥静脉之间的关系?如何更明确确定肿瘤的体表投影,指导手术切口设计?术中如何控制出血?如何做到减少牵拉减轻术后脑水肿发生?都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这里介绍一例大脑镰旁窦旁脑膜瘤的处理。男性病人,40岁,因“头痛一年”来诊,术前神清语利,无神经功能障碍……MRI提示右侧窦旁镰旁大脑膜瘤,肿瘤血供丰富,分叶状,有多个子瘤,部位深。考虑到脑膜瘤血供丰富,为充分评估脑膜瘤的供血动脉,以便术前给予栓塞,减少术中出血,术前给予DSA检查。发现供血动脉有大脑前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动脉粗大,主要是颈内动脉供血为主,颈外动脉供血少,如果给予栓塞,花费巨大,但是患者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栓塞费用……经过科室团队讨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直接开颅切除肿瘤。手术策略:1.考虑肿瘤位于右侧,为了利用肿瘤本身重力作用,减少牵拉,采用右侧卧位2.精准设计手术切口,避免切口过大或者过小3.减少脑压板的使用,避免过度牵拉损伤脑组织4.充分了解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和肿瘤关系5.减少术中出血的关键是处理肿瘤基底部、来自大脑前后动脉的供血,处理大脑镰基底部的供血后,利用特殊单极刮圈“debulking”,换取空间,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尽可能寻找供血动脉,而后逐步切除肿瘤,4.术中自体血回输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安全、花费不增加…

第一步:术前贴mark给予Mri定位,

3Dslicer软件重建肿瘤和血管,了解肿瘤和周围静脉关系。采用投影仪精准做出肿瘤体表。并设计手术切口。术前采集自体血,以便术中出血增加时回输。分层切开头皮(在皮瓣中心发现粗大的皮瓣供血动脉,和术前增强现实结果一致),悬吊皮瓣,铣刀铣开骨瓣,弧形切开硬脑膜,术中发现肿瘤和周围静脉关系和术前评估一致。先逐步分离大脑镰肿瘤基底部,拟按照术前制定方案使用“特殊单极刮圈”“debulking”,(“单极刮圈的目的是为了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出血”),但是发现,即使已经分离了肿瘤在大脑镰的基底,在“debulking”时仍然较多出现“喷涌出血”,按术前dsa所示供血动脉的位置尽可能先予以结扎,减少出血。但肿瘤供血动脉较多且深在,切除时出血仍较汹涌,只能耐心的边止血边切除。切除肿瘤肿瘤分叶,和术前评估一致。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ct,肿瘤全切,瘤腔高密度影考虑瘤腔内有少量血水以及术中止血材料有关。术后一周复查头颅Mri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报告:血管型脑膜瘤。特别鸣谢:医院神经外科陈晓雷教授及团队研发多模态神经影像肿瘤增强现实体表投影技术!!!!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628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