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医院与医院确定对口帮扶关系,双方在6月份签署了合作协议。至10月底,医院已组团3次,由院领导带队,共委派28人次的专家团队远赴望谟县进行实地帮扶,医院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的诊疗技术水平提供了切实帮助。
九名驻点帮扶人员合影
目前,医院有2名医务人员已在望谟驻点帮扶4个月,此外,由7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在10月份赴黔驻点帮扶。专家团队涵盖了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妇科、眼科、放射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
光明行动,为贫困民众带去希望之光
“阿婆,能看见吗,这是几个手指?”10月24日上午,医院眼科病房,沈琪敏医生轻柔地拿掉了王阿婆眼上的纱布。看着以前模糊的景物在面前聚焦,阿婆满是褶子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这位76岁的布依族阿婆术前眼睛只有光感,术后复查视力已经恢复到0.3,之后还会进一步恢复。她是医院此次望谟“光明行动”的第一批受惠者之一。
76岁的布依族阿婆术前检查,视力只有光感
10月21日,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周宏杰和眼科主任郑志斌会同志愿者们来到望谟,开展“光明行动”,为县域内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
术前筛查
经过一天紧张的准备工作,10月23日,郑志斌和前期已经到来的沈琪敏、副护士长徐银花共同为12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这批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51岁。
“这边的白内障病人普遍年龄较大,患病时间久,手术难度就会相应提升。通俗点说,病变处越老就越硬,处理起来更容易损伤周围的组织。还有就是患者普遍听力不太好,或者自身比较紧张,影响术中的配合,这也增加了手术难度。”郑志斌介绍道,“这些我们都会尽力克服,尽力把手术做到完美。”
郑志斌主任和沈琪敏医生手术中
这次光明行动,医务人员预计要完成70例手术,以后每年计划完成50—例手术,并希望通过赴黔带教和来姚进修,医院眼科团队提高医疗水平,让他们能独立开展手术。
一把野山笋,牵出一段医患情
“张医生,你怎么也在这里?走走走,上我们家去喝杯茶!”10月21日,在望谟县打易镇的街头,前去义诊的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张建丰被一位当地居民拉住了。医院同事很是意外,“张医生,你在我们这里也有老朋友啊?”
原来,这位伍阿姨是张医生的病人,前几天刚刚经过张医生的诊治。伍阿姨因为腹痛,在当地做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进一步做了平扫CT后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她就配了点草药回家了。之后,伍阿姨的腹痛没有明显的改善。不得已,伍阿姨医院。
张建丰建议她做一个增强CT明确下病因。“什么是增强CT?我已经做过一个CT了,你不会是要骗我钱吧?”伍阿姨当时的语气很不善。原来,医院从来没有开展过增强CT检查,不要说伍阿姨了,很多医务人员都不太清楚。医院里虽然有CT机,却没有人会做增强检查。
张建丰耐心地和她解释:“做这个检查,通过药物的辅助,可以把你痛的部位照得清清楚楚,排除下是否为肿瘤。”最后,伍阿姨选择相信“大医院来的医生”,她也成为医院第一位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
张建丰主任(右)指导增强CT
“看这里,肝内胆管有一块小结石。”在放射科的电脑前,张建丰指着屏幕上导致伍阿姨腹痛的“罪魁祸首”说道。这块小石头,在普通CT上不易察觉,但在增强CT面前却无处遁形。“先吃点消炎利胆片,应该会有效果的。”伍阿姨听了以后就配了药回去了。
读片
“张医生,真的谢谢你,吃了你配的药,现在肚子一点都不痛了,今天正好来赶集,想不到就碰到了你。”伍阿姨从口袋里掏出了消炎利胆片的瓶子,一旁的老伴也是笑眯眯的。得知张建丰急着去义诊,她也不再坚持请他喝茶,而是从身后的背篓里掏出了一把野山笋要塞给他。张建丰推辞了很久,热情的伍阿姨才不再坚持。
在张建丰的指导下,目前医院已经开展了6例增强CT检查,其中检出2例肺癌,1例脑膜瘤。
争分夺秒,新生儿的啼哭是他们的勋章
10月23日上午,一阵嘹亮的啼哭声医院手术室内响起。听到这声啼哭,在场的医务人员都舒了一口气,大家心里满是欣喜:“孩子救过来了!”作为抢救主力的何刚医生和徐钺医生却不敢懈怠,再次为小宝宝作了仔细检查以后才放下心来。
何刚医生指导宫颈水囊引产新技术
“老徐,等下我要做个剖腹产。这个产妇羊水三度污染,宫内胎心减慢,我怕孩子会出现窒息,你和我一起去手术室吧。”何刚是妇产科医生,而徐钺是儿科医生,都来自医院。
了解情况后,徐钺二话没说就来到了手术室严阵以待。果然,孩子出生后没哭声,心跳微弱,阿普加评分只有3分(新生儿生理指标和生命素质评分,满分为10分)。因为胎粪污染了羊水,孩子有严重的窒息症状!
徐钺医生和何刚医生抢救患儿
徐钺和何刚争分夺秒地给孩子清理呼吸道,精准娴熟地进行气管插管,把吸入呼吸道的胎粪清理出来。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孩子的心率上升至次/分,面色也转红润了,拔除气管插管的瞬间,孩子终于发出了人生第一声啼哭。这一切操作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发生,两位医生过硬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体现。
“刚才我去看了孩子,恢复得挺好的。家属拉着我说了很多话,但是我基本听不懂。”徐钺虽然在当地呆很久了,但是语言沟通还是大障碍。“汉族居民的沟通问题不大,当地布依族老乡的话我真的听不懂,幸亏门诊时,医院有个同事会帮我翻译,老乡们都很淳朴,也很信任我们。”电话中,徐钺丝毫没有说到驻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是表示自己会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徐钺医生指导无创呼吸机使用
援黔团队目前都进入了忙碌高效的工作状态,门诊、手术、疑难病例讨论、各项技术指导、完善规章制度、推行6S管理,全方位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目前,团队已经推广开展了3项新技术,分别为无创呼吸机应用、宫颈水囊引产以及增强CT检查。
望谟这里的盆菜大都是火辣辣的,让吃惯了清淡饮食的他们把黄连素作为身边的常备药;虽然,语言上的沟通会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援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竭尽所能,为它的建设发挥自己的所有光和热。
陈莹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