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例脑膜瘤被成功切除,当即魂飞魄散,含冤带恨地跑到上帝面前哭诉:“上帝,你要为我做主啊,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对我太不公平了。”
上帝眯着眼,轻视地说:“你贪婪地侵入人脑,霸占领地,搜刮营养,剥夺健康,消灭你就是医生的工作,有何不妥?”
脑膜瘤长叹一声,解释说:“我深知罪孽深重,不可饶恕,可他们的剿灭仪式未免太简单草率了,高精深的“武器装备”(仪器)没有,连最基本的手术“标配”(剃头)都省了,更别说让天线宝宝(引流管)粉墨登场。可气的是,切口还那么小,简直对我瘤格尊严的污辱。我虽不比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那般凶神恶煞,但霸气和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分分钟要人命,他们却不把我放眼里。”
上帝语重声长地说:“你久居脑内,思想狭隘偏激并不怪你,可这事你一点也不委屈,还要倍感荣耀。首先,你是由享誉全国的人文医生李雪松博士主刀,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精准定位。再者,医生是经眉弓锁孔入路直达你的腹地,是个性化设计,尚属惠州地区首例。还有,不剃头,切口小且手术效果好正是你的典型,颠覆传统观念,直接将你暴露在闪光灯下了。”
脑膜瘤听后满意地笑了,虽魂飞魄散,也算青史留名了。它想起以前恣意潇洒的日子,不免有些想念。
前因后果当时,它住在一位52岁阿姨的脑子里,本来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有一天不小心喝多了吃撑了,一下子胖了不少,将正常的脑组织挤了一下,阿姨顿时就抗议了,晕得天旋地转,呕吐不止,还触发了她的冠心病,出现了胸闷、心悸的症状。正当脑膜瘤为自己的“蝴蝶效应”洋洋得意时,阿姨被送到了医院神经外科,一个头颅CT便初步将它锁定。
术前三维血管重建
3D打印技术下,医生发现该肿瘤位于前颅底,经过综合考量及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微锁孔手术入路,为病人设计了一例个性化的手术,全称“右侧经眉弓锁孔前颅底肿瘤切除术”。
基于病人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差,神经外科李雪松主任带领下的医疗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及诊疗方案,包括术前心电、血压监测及液体管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术中借助电生理监测,保护周围的动脉和静脉,术中、术后预防癫痫,保护功能残留的脑细胞等。
术前切口标识
在李雪松主任和医生的精诚协作下,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当病人送回病房时,家属惊叹不止,这么大的脑部手术切口居然仅有5厘米左右,是传统手术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且就在眉弓上方,当眉毛长出后便会覆盖切口,对外观的影响微乎其微。还有,病人术前未经过剃头处理,仍保留女性长发的形象,避免了自我形象紊乱,对康复信心的建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以上为术前脑膜瘤不同切面pose照(冠状位、矢状位、轴位)
该例手术在惠州地区尚属首例,也将微锁孔的先进技术带到人们的视线中。锁孔就像一个门,通往病灶的门,而对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便是钥匙,这把钥匙是为病人个性化设计,精雕细刻,专门打磨。李雪松主任说,微锁孔手术强调术前及术后精心的诊断和处理,个体化地设计手术方案,应用准确、便捷的手术入路去接近和处理病变,尽量减少对颅内结构的暴露和损伤,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病人的创伤,保障病人神经功能的健全。
近年来,随着专科发展的步伐,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不断追求创新,精益求精,在引进新技术、多学科诊疗、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优质护理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广大病友带来康复的福音,也为人文科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为术后照片
专家推荐李雪松
医院
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中国农工党广东省惠州市委委员
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及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人文医师
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分会
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康复学会重症康复分会理事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成员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
惠州市急救创伤专家
惠州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
惠州市康复及物理治疗学会常委
神经外科许燕如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