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鉴别诊断
常见脉络丛生理性钙化
脉络丛囊肿
脑囊虫病
神经纤维瘤病2型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不常见脑膜瘤
室管膜瘤
脑室内出血(类似的)
脉络丛乳头状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瘤
中央型神经细胞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
TORCH,常见的(类似的)
罕见(但重要)髓母细胞瘤(PNET-MB)
脉络丛癌
颅咽管瘤
鉴别诊断要点
大多数脑室内钙化是良性的,与正常老化或脉络丛囊肿相关;通常是双侧的
良性脑室内钙化常与脉络球相关
如果单侧钙化,考虑潜在的占位
如果在儿童患者见到扩展的脉络丛钙化,考虑NF-2
常见诊断的有用线索
脉络丛生理性钙化
大多数40岁成年人可见脉络丛钙化
在儿童,15岁时近5%
脉络丛囊肿
在老年人常偶尔发现(40%发生率)
不规则,周围钙化在大多数成年病例;通常单侧
脉络丛占位最常见的原因是良性蜕变囊肿(黄色肉芽肿)
年轻患者,偶然发现双侧侧脑室三角区对称性生理性钙化;
老年患者,偶然发现双侧侧脑室三角区对称性脉络丛囊肿(黄色肉芽肿),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环形强化。
脑囊虫病
影像表现随病期,宿主反应变化
典型位于蛛网膜下隙;可以累及脑池脑实质脑室
脑室内囊肿常孤立的,第四脑室常见
30岁以下脑钙化最常见的原因
神经纤维瘤病2型
非肿瘤性脑钙化是不常见的表现
扩展的脉络丛钙化皮质表面钙化沿脑室钙化
MRT2?GRE显示脑内多发钙化,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周围为著。
年轻患者,脑室内结节并钙化(脉络丛、孟氏孔区),提示神经纤维瘤病2型。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室管膜下钙化结节(SEN),98%的病人
沿尾状核丘脑沟三角区颞部
30%~80%的SEN强化,MR观察最佳
皮质/皮质下结节,白质病变70%~95%
双侧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50%的结节性硬化病人1年后进行性钙化。
不常见诊断的有用线索
脑膜瘤
钙化(20%~25%):弥漫的,局灶的,砂样的,辐射状的,球状的,环形的
近1%位于脑室内
常见于左侧脑室
左侧侧脑室高密度占位伴中心和边缘钙化,相应侧脑室扩大。
室管膜瘤
软的或“柔顺的”肿瘤:通过第四脑室孔挤出
钙化常见
2/3幕下,起源自第四脑室底部
脑积水常见;±囊变,出血
脑室内出血(类似的)
典型的与外伤相关
可以原发存在AVM
急性,高密度出血很像脑室内钙化
慢性期可以导致钙化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脑室内,室管膜上皮来源的乳头状肿瘤
儿童伴明显强化的结节状脑室内占位:25%钙化
50%~70%侧脑室三角区
成年人最常见于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部分钙化的占位,室管膜瘤常部分钙化(50%),特征性通过第四脑室挤出。
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占位病局灶性钙化,侧脑室明显扩大和分隔。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孟氏孔区强化占位
钙化常见;脑积水常见
15%TSC患者可以发生
室管膜下瘤
罕见的,良性的,分化好的,脑室内的,室管膜肿瘤
T2高信号的结节状,不强化的脑室内占位
可见囊变,出血,钙化
幕下第四脑室(60%)>侧脑室
孟氏孔区占位并部分钙化,阻塞性脑积水。
第四脑室室管膜下瘤钙化很常见。
中枢神经细胞瘤
典型的“泡状”表现:钙化常见
侧脑室,附于透明隔
中等到明显强化
海绵状血管畸形
脑室内罕见,2.5%~11%的病例
钙化及T2高信号含铁血黄素环常见
强化程度不同
孟氏孔区占位并钙化,一例实性中枢神经细胞瘤变异病例不伴囊变。
脑室中央不均匀高密度占位,边缘钙化,不同时期出血所致。
TORCH,常见的(类似的)
有通过胎盘传播的病原体导致的先天性感染疾病的缩略词
弓形虫、CMV、HIV、风疹产生脑实质和(或)脑室周围的钙化
脑室壁及周围多发钙化,脑室明显扩大,脑室周围白质减少。
罕见诊断的有用线索
髓母细胞瘤(PNET-MB)
恶性,侵袭性,细胞密度高的胚胎源性肿瘤
第四脑室肿瘤,起源自顶部(上髓帆)
脑积水常见(95%)
90%高密度由于高密度的细胞核:核浆比例钙化可高达20%
小的肿瘤囊变/坏死40%~50%
脉络丛癌
儿童5岁,伴强化的脑室内占位,室管膜侵犯
钙化20%~25%
几乎都位于侧脑室
可见坏死,囊变及出血
颅咽管瘤
儿童部分钙化,部分实变,囊变的鞍上区占位
典型位于鞍区或鞍上区
第三脑室罕见
儿童,四脑室巨大占位,局灶性钙化,脑积水。三脑室囊性密度灶,边缘环形钙化。可选择的鉴别诊断方法钙化的脑室内占位:成年人
脑膜瘤(侧脑室)
室管膜下瘤(第四脑室侧脑室)
中央型神经细胞瘤(侧脑室)
海绵状血管畸形
脑囊虫病(第四脑室)
钙化的脑室内占位:儿童室管膜瘤(第四脑室)
脉络丛乳头状瘤(侧脑室多于第四脑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孟氏孔)
髓母细胞瘤(第四脑室)
颅咽管瘤(第三脑室)
内容节选自图书:《影像专家鉴别诊断:颅脑与脊柱脊髓》
熊猫放射整理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看完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