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医生,现在我可以一口气吹爆气球了。”“是吗?那你吹一个给我们看看。”医院急诊科时,看见黄大夫正耐心给肺病患者复查病情,并叮嘱家属和病人注意的事项。
医者仁心,做一名好医生“心中常念患者苦,耳里如闻呼救声”。急诊科工作急、重、繁、杂,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医院副主任医师黄启雄在这个岗位干了23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36岁的他就担起了急诊科主任的重任,他时刻提醒自己,责任重于泰山,把病人的生命放在首位,为此,他还制定了一套急救技能培训方案及考核制度。
他常说,作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一颗仁慈、体恤病人的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技术。针对脑出血治疗的特点,他带领科室成员开设具有特色的脑出血教育课堂,带领大家自制教具、自费购买食材,为患者实物教育;带领科室人员先后开展脑膜瘤手术切除、脑内血肿清除术、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修整手术、肺叶切除术等,打破了脑卒中这一技术瓶颈。
“尽我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痛苦。”他经常性加班加点,病情危重的患者更让他时时牵挂,晚上亲自巡视病人,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他还会垫付医疗费。除了完成日常繁杂的工作,他还多次下乡义诊,免费培训乡村医生,为基层卫生院赠送书籍,无偿为卫生院培养技术人员,得到了患者的基层卫生干部的一致赞誉。
“注意饮食要清淡,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太饱,还要多锻炼。”他叮嘱家属注意事项。“他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他始终把赤诚的心献给患者,不论白天黑夜,身体力行实践着作为医生的职责与使命。
爱岗敬业,同事病人齐称赞黄大夫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有抢救任务,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做医生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回报非常‘丰厚’,”他说,病人苏醒了,站起来了,病人的家属脸上露出笑容了,我就很开心。”
治愈病人是他最大的快乐。他常说,“金杯银杯,比不上病人的口碑。”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桌子上摆满了一摞摞的病例,每一份病例,他总是严格把关检查。
浙江援青干部副主任医师曹飞说:“和他工作搭档很合拍,高原病病种多,急救压力大,做手术有时候好几个小时,一直站着都会有点缺氧,急诊急救的医生对身体和业务要求高,黄主任20多年坚持下来,真的很佩服他。”
每一位病人他都亲自过问,每个治疗细节他都严格要求。他常说:遇到病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他习惯于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倾囊相授。良好的医德医风造就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他和许多患者成了好朋友。
21岁的吕培自发性医院,就在记者去采访前因病情恶化送进了手术室。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脱离危险。吕培的家人说:“听到手术成功,我们就放心了,谢谢黄医生。”黄启雄说:“他今天病情平稳转到普通病房,现在恢复得很好,出血也停止了,明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等拆线就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
愧对家人,有些遗憾无数个夜晚,他将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无数个休息日,他放弃与家人的团聚,顾不上年幼的儿子。他用无私奉献的爱心,让无数垂危的生命再次扬起风帆。
当问起什么事最让他记忆深刻时,黄医生沉默了。“我对不起我的孩子。”10岁的孩子,原本应是开开心心回家,和父母共进晚餐,但他的孩子早已习惯父母都加班。一天中午,医院做手术,儿子放学后在医院给他们吃。当科室的护士问起时,他儿子说:“我都习惯了,爸妈太忙了。”黄启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很心酸,十岁的孩子应该由父母照顾,而不是让孩子来照顾父母,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说到这,他不禁哽咽。
“我大部分时间给了病人,亲戚们也习惯了我们的缺席。”他说,记得以前在外科值班做手术,夫人也在手术室接生,我们就把孩子放在值班室,孩子经常和我们一起值班。采访完后,他又急忙起身去查房。
文/图本报记者
吴婷婷实习记者
任丽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d/1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