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熟人,是个有知识没文化的技术专家。他很少看闲书,从今年上半年起,突然加大了阅读的力度,为此还专门买了个kindle。问他:咋突然开始看书了哩?他幽幽地答:还不是看你写书评,一个丫头片子看过这么多书,嫉妒到见贤思齐啊。
和别的朋友不同,别人时不时让我荐书,他闷着头,自己买自己看。上次,为了写《世说新语》的书评,想到《世说新语精读》那本书,手头、图书馆、网上都找不到纸版,只有亚马逊上有电子版,于是请他下了电子版,顺道把kindle借我玩两天。
从他手里接过kindle的一刹那,我突然良心发现,问了句:给我了,那你看啥哩?一年天,他有天在外面漂,不是在外场做实验,就是站在台上舌战专家,或是被关在异乡的某个标准间里写材料,或者仅仅是拖着箱子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他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不喝酒、不打牌……有点独处的时间都是和kindle一起度过。拿走kindle,像霸占了他的情人。
他微笑着摇了摇手机,“我在手机上下了个手机版的阅读软件,和kindle共享一个账户。”
于是,从那天起,我和他共享了一份书单。他看过哪些书,正在看哪些书,未来对哪些感兴趣,我都知道;同一本书,他看到哪一页,做过哪些标注,我也都知道。我下了一本《亲密关系》,过几天,书夹里就多了本《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下了一本《白夜行》,过几天,书夹里又多了本《嫌疑人X的献身》。
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毫无障碍地侵入了一个人的思想。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他向我推荐了不下三次。被他说烦了,中秋节回家的路上,翻开kindle开始看。
([英]蕾秋·乔伊斯著,北京联合出版社)
讲真心话,非常难看,琐碎、不知所云、翻译得支离破碎,看了半个小时,我实在撑不住,干脆打起瞌睡来。
国庆长假前,他又给我提到这本书,说:你去看看《一个人的朝圣》吧,写得非常好。我强忍着扔掉kindle的冲动,快速地划完整本书。一个60多岁退休在家的老男人,收到30年前一起共事的一位女同事的信,信中说自己得了脑瘤,怕是不能久居于人世。也不知出于何种情结,老男人突然决定抛妻弃子徒步多英里,穿越整个英格兰去看那位女同事。就是这样一个烂俗没有情节没有逻辑没有优美的文字的故事。
完全看不出哪里好啊。但就像那句话说的,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喜欢一样东西,往往是自己心灵的一种反射。
他极力向我推荐这本书,是想传达什么书外之音么?
难道他想抛妻弃子来场一个人的旅行?应该不会,据我所知,他和老婆一直如胶似漆,巴不得不上班天天腻歪在老婆身边。难道是移情别恋了?也不可能,原因参见上一条。唯一靠得上的,是他和男主人公一样,在别人觉得应该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年龄,突然做了一个有悖个人气质的石破惊天的决定。
他刚过四十岁,正高和正处都有些年头了,决定从体制内出来。
给所长递辞职报告的时候,所长以为他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闹情绪,压住报告,说,“给你一个月假,出去转转,回来再谈。”
然后,他就一个人去了趟西藏。我笑话他,拉萨是文青的天堂,你一个土老帽的大叔去干啥呀?
他说:坐在马路牙子上思考人生啊。夜幕降临的时候,坐在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上发呆——夜晚的布达拉宫真漂亮,像浮在天上的宫殿,想自己这辈子过得有意思没意思。前段时间,我刚进单位时带我的老主任过世了,一辈子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大家都说他是个老好人。我从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眼就看到自己二十年、三十年后的生活的样子,太可怕了!
他说的有道理,过日子就像读小说,特别怕别人剧透,可是有些日子,乏味到连结局都明明白白告诉你了。
从西藏回来后一个月,他成了所里历史上主动离职的职务最高的干部。不是制服党,所以没有任何物质补偿,公积金、社保、医保也没有,坑爹的单位只给建了个空户头,里面一分钱都没有。
我想到这出,立刻给他打“喂,我把《一个人的朝圣》看完了,终于知道你为啥拼命给我推荐这本书。”然后,吧啦吧啦谈了自己的分析。说完,在电话这头,面带微笑,等着他夸奖。
他哈哈笑,“你好像说的有点道理。实际上,我就是觉得这个人挺伟大的。你没觉得吗?60多岁,身体不是很好,从没出过远门,穿了双帆布鞋就要穿越整个英格兰,你不觉得他很值得敬佩么?”
我突然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这个解释实在太无趣了!如果徒步多英里(因为绕路主人公最终走了多英里)也叫伟大,那我身边那些骑自行车骑多公里,从成都到拉萨,骑0多公里,从北京到昆明的小孩子该怎么形容呢?还有那些拖家带口磕一年等身长头才能抵达大昭寺的人们该怎么形容呢?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往往与真相无关,只是你个人经验的反应。原来,对书亦是如此。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一个人的朝圣》都不算一本好书,比《异乡人》差远了,瞧你这品位。”泄气归泄气,我还是要跟他谈下自己对这本书的真实看法。
《异乡人》也是他推荐给我的——可能不算推荐,他看完,说很难看,压根没看懂,然后便扔给了我。
([法]加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前半部确实非常难看。开篇第一句话:“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不少人说是加缪的神来之笔,也被誉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开篇之一。我始终没看出来哪里好。即便我看完整本书,终于理解前半部为什么写的那么阴郁,那么看起来无关紧要,那么不知所云,也不觉得这个开篇有多么的了不起。
《异乡人》是本只有6万字的小册子,有多难懂呢?出版社请人写了一篇1万字的导读放在译本后面。豆瓣上很多人评价,书完全没看懂,看完导读懵懵懂懂,然后掉过头去再读,才似懂非懂。全书以默尔索误杀阿拉伯人为分界,读前半部分的时候,像在荒原上行走,无聊、没有方向、摸不着头脑,后半部分恍如突立绝壁千刃,你爬得胆战心惊,但当你奋力爬上去,往下看的时候,才明白作者的深刻早都刻在你走过的荒原上,你不理解,是自己站位太低。我很多很多年,或者从来就没有读过如此冰冷而深刻的作品,薄得像一把柳叶刀,冷得也像一把直插心脏的柳叶刀。
他似乎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异乡人》才叫不好看呐。你就是典型的追逐名牌,要不是加缪靠这本书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你才不会说好!”
当然不是这样!我是看完后,吃惊得不得了,去翻资料才知道加缪如此有名——外国文学一直是我阅读的短板。加缪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有24岁,他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得!得!得!你还不就是想掩盖自己只能读懂所谓的畅销书和通俗文学的事实!”我反唇相讥。
两个人你来我往,打嘴仗打了半个小时。他说不赢我,只好转话题,“《失控》你看完没?”
([美]凯文凯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还没。正在看,太厚了,不好啃。”他老早就推荐我去看凯文凯利(K.K.)的《失控》,我没上心。结果没多久,发现杨老大在智库成立大会上的讲话里,正式向广大科技干部推荐了K.K.的三部曲。
“看懂没?”
“你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我怎么可能看不懂!老娘正儿八经工科的硕士毕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驳杂到分分钟KO你!”我气得快要跳起来了。
我就是嘴硬,讲真心话,确实没怎么看懂。令人欣慰的是,他作为一个技术专家,也没完全看懂。
因为这本65万字的科技类书籍涉及了计算机学科、控制学科、生物学科、生态学、经济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多个学科,每一个学科都不是浅浅略过,写得相当深入。
K.K在这本书里,用跨学科跨领域的丰富的实例来佐证自己的两个基本认识:
1、要让系统具备生命力,就要弱化控制,允许它有一点点的“失控”,换句话说,即,有生命力的系统都是“失控”的。
2、机器终将和人类共同进化,人造世界会像天然世界一样,具备自治力、适应力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
最初,我还会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他讨论,譬如究竟什么是“涌现”?“涌现”是不是在“群体智能”中普遍存在?我俩在电话里争了快两个小时,先相互陈述加反驳半个小时,然后挂下电话再分头思考,觉得想清楚的率先给对方拨电话,接着陈述加反驳……如此不断迭代,直到眼睛都睁不开了,仍然无法说服对方。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放弃了就K.K的某个观点和他争论的想法。一方面是这本书的内容已经完全超越了我的知识构架——赞赏这本书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我相信彻底看懂的人屈指可数。另一方面是我被K.K在这本书里展现出的前瞻性、知识的广博性、思维的深入性深深震撼,震撼到觉得讨论某个观点的对错毫无意义。
震撼之余是沮丧,和每次看完好莱坞的科幻巨片,比如《星际穿越》,之后的沮丧如出一辙——美国人的想象力、对科学前沿的探索、对生命的终极问题的思考、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怀……超越我们不知多少个数量级,这种超越比科学技术的超越更加可怕。
K.K年轻时,曾花了大量时间在亚洲游历,这个经历很像另一位信息时代的伟大先驱者,乔布斯。乔布斯进入大学后,发现教授们教给他的知识并不能满足他对未来的好奇心,于是,他转向哲学与宗教寻求答案,并在印度学习灵修和冥想。
所谓“游历”、“灵修”和“冥想”不过是一些高级的漂亮的词汇。“游历”的实质一是把“理论”和“现实世界”相结合,二是从“现实世界”中直接学习。“灵修”和“冥想”的实质是把自己和外界隔绝起来进行思考,重新组合、打通、再造那些存储在我们大脑中的碎片知识——学习本身不能带来知识的飞跃,只有思考,在脑海中把既有知识不停地打碎、组合,才有可能在某一个排列组合中得到质的飞跃。
可是,国人究竟有多少时间用在学习和思考上呢?
美国人提倡什么,我们便一窝蜂地跟着做什么——不能说这样不对,因为在科学领域,我们确实缺乏前瞻性。随着各级政府、机构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研究人员一窝蜂地投入或被赶入到面向不同的主管部门写各种换汤不换药的论证材料、申报材料上,然后急切地等着分蛋糕。这种循环也许会让我们在某个单点的技术上有所超越,但在基础理论方面,毫无建树。
当人在肉体、精神上都活得太累时,思维便无法飞跃,思维不飞跃,何谈科学的飞跃?
我们最渴望这样的研究状态:只给一个触发,甚至连触发都没有,提供好各种必备条件,让我在无人干涉的、自由的、“失控”的环境下进行研究。只有当我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胸中才会蒸腾起那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我们是在为人类的进化铺路,我们是人类进化之路上的先锋。
……
对了,你一定想问,那个“他”究竟是谁?和我精神上如此契合,情感上如此亲密?
那个人是,我家老张——最好的伴侣是让你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感到最舒服的人。
哈!哈!哈!哈!你们都上当了!我在今天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来高能虐狗的!明天就是普天同庆的双十一,祝大家单身快乐,剁手快乐,表白快乐,滚床单快乐!
柯大侠年11月10日于长沙
柯读系列:
没有你,良辰美景更与何人诉?
柯读(06)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柯读(05)
柯大侠的书单(04)
最好的勾搭在路上
最好的陪伴,最好的告别——柯大侠的书单(03下)
最好的陪伴,最好的告别——柯大侠的书单(03上)
愿孤独的灵魂都有书的陪伴——柯大侠的书单(02)
书单(01)
========以下是广告时间=======
欢迎转发,欢迎转载,记得标上出处就好了。欢迎长按下面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d/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