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4岁,入院5小时前头晕,视物旋转。
CT:右侧额叶见团状高密度。颅内占位?建议MR。
T2WI见团片状长T2为主信号区。
T1WI见稍斑状、条状高信号。
DWI呈混杂信号。
磁敏感呈团状低信号。
T1增强扫描像上可见海绵状血管畸形轻度强化,可见合并的CVM显著强化和细小扩张的髓静脉呈放射状、树枝状或网状,汇入一条或多条粗大的引流静脉,后者经皮质静脉汇入静脉窦或深静脉系统,呈“海蛇头”或“水母头”样表现。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
临床意义:随着头颅CT、MRI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病例发现率逐年增多,其治疗原则基本清晰,但对于同部位合并颅内静脉性血管畸形(CVM)的病例治疗较为复杂。
全脑血管造影以往为诊断CVM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目前仅在排除合并其他血管性病变或需进行介入治疗时应用。CVM对MRI的T1W1增强扫描、SWI技术均较敏感,在CVM的诊断中应用日益广泛。头颅MRI平扫时CVM的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短T1、稍长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均表现为线状、类树枝状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呈低信号;MR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上呈明显低信号改变,并可见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的“海蛇头”或“水母头”征,T1增强扫描亦可见上述特征性表现。
该病例的诊断,体现了磁共振多种成像方式的综合运用对疾病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d/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