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外语老师袁文娟的丈夫在天涯社区发万字长文控诉医院),声称由于主治医生诊治不作为,严重失职,延误手术时机,导致袁文娟病情急剧恶化,最终诊断为“临床脑死亡”,他称这是重大医疗事故。
摘要知乎网友:这件事本质上是患者及家属想象中的“天使般关怀”的医疗服务和现实中紧张的优秀医疗资源不相符所造成的冲突。
袁文娟的同学:我把我知道的事实写出来,各位评判。
来源:丁香园、知乎
近日,关于中山大学外语老师袁文娟的事情在网上不断发酵。其丈夫(也是中山大学的校友)在天涯社区发万字长文控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声称由于主治医生诊治不作为,严重失职,延误手术时机,导致袁文娟病情急剧恶化,最终诊断为“临床脑死亡”,他称这是重大医疗事故。
事情发生后,患者袁文娟的丈夫曾向中山一院索赔万。
该事在一些社交网站上掀起激烈的讨论,随之一些细节也被披露。“家属描述失实,倒打一耙”“家属在中山一院大闹”“家属还在轻松筹上发布求助信息,获得30多万元筹款”……
该帖现已删除,但有网友已将原文贴在网上。
▲患者丈夫所发的帖子截图。
1医院救治不力
医院的救治过程,其丈夫在博文中如此描述:
年7月中旬,袁文娟老师在医院诊断患脑膜瘤,于7月21日住进医院神经外科一区病房,住院一周未能进行手术治疗。
袁文娟于7月28日早上7:00多开始出现剧烈头痛等情况,此后每隔1-2个小时发生剧烈头痛,期间发生或一次轻度晕厥,至晚上21:10左右,再次发生剧烈头痛、并右侧肢体强直、肌张力高,经住院医师简单诊治后注射mg镇静剂,约30分钟左右便在昏迷中停止心跳和呼吸。经心肺复苏抢救20分钟,仅抢救回心跳,没有任何自主呼吸和机体反应。
在此情况下,为了一线生的希望,进行了抢救性脑瘤手术、术后住进ICU病房,经神经外科ICU室诊断为“临床脑死亡,但还有微弱脑电和脑血流”状态,至今没有任何自主呼吸和意识、机体反应,靠机器维持生命体征。
医院的诊治过程存在诸多质疑:
2事情的真相如何?
家属的控诉是否属实?患者袁文娟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丁香园联系了该院的多名医生,还原了事件的经过。
袁文娟头痛已有4、5个月时间,7月17日,医院门诊做了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脑膜瘤。因为脑膜瘤的风险较高,医院不肯收治,他们最终托关系于7月21日住进中山一院治疗。
针对家属的一系列质疑,中山一院的医生作出了如下回应:
1.医院不加快治疗进程?
家属提到,患者7月21日入院,到7月28日病情急转直下,医院一直没有安排手术,是医院延误了手术时机。
对此,有网友爆料是家属怕手术风险太大,拒绝签字。但中山一院的一名医生说,这种说法是不太真实的。
“脑膜瘤风险较高,手术需要提前评估,科室讨论、造影、检查都需要时间。”
患者从7月21日入院,医院的救治经过如下:
7月21日(周四)下午,患者收入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住院;
7月22日(周五),安排常规术前检查,并予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7月26日(周二),全科举行病例讨论,认为该患者肿瘤巨大、手术风险大,术前需了解肿瘤血供情况,再确定手术方案;
7月27日(周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7月28日(周四)晚,患者突发右侧肢体强直,肌张力升高,予镇静、抗癫痫处理,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突发脑疝形成,在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经抢救手术后心跳恢复但依然无法自主呼吸,转入ICU治疗至今。
关于患者袁文娟当时的病情,中山一院的另一名医生提供了影像资料:可见患者大脑左顶部巨大哑铃状组织肿块(5.5cm×5.6cm×7.8cm,占据大脑空间约四分之一位置)。
▲白色部分为肿瘤
2.镇静剂使用是否适当?
家属在博文中提到,患者被注射镇静剂mg,医院没有做过敏测试,这直接导致悲剧发生,引发脑死亡。
但中山一院的医生回答说,患者镇静剂注射只有3mg,根本不是mg,这个剂量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对病人有不良影响。
3.医院索赔万是否属实?
不少网友曝出,事情发生后,医院索赔万元。对于这一说法,中山一院的医生证实属实。
3家属还曾发起众筹治病
袁文娟的丈夫还曾发起众筹,据悉,最终获得30多万捐款,以下为众筹截图,由网友提供。但最终不知是什么原因,众筹款项全部退回给用户。
在接受
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采访时,袁文娟医院索赔及发起众筹的事宜,并表示那封对中山一院的控诉信在语言表达上有夸大和不准确的地方。对此,一名网友留言:患者亲爱的丈夫啊,干你目前应该干的事,也许是陪妻子走最后一程,照顾好子女,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尽可能没有阴影。医学不是万能的。■
知乎网友:这件事本质上是患者及家属想象中的“天使般关怀”的医疗服务和现实中紧张的优秀医疗资源不相符所造成的冲突
根据谢先生的天涯帖子,谢先生的不满主要为:1.医院拖延治疗2.错误使用镇静剂。
1先说拖延治疗
家属认为:
一、21号入院,手术原定1号,院方存在拖延
我认为并不存在院方拖延情况。
具体分析一下患者的住院经过:
21/7(周四)11:29入病区
家属认为:住院当天没有安排任何检查和治疗和检查
手术患者入院主要流程是:
1.护士测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介绍病区设施,健康宣教等;
2.医生问病史,写病例,开医嘱;
3.进行术前准备如抽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前筛查,查胸部CT、心电图及各种专科准备.
4.手术.
患者11点多入病区,此时已接近下班(12:00),护士要接待患者,进行各种宣教,患者入住床位等等,一般就到下午了。
下午管床医生上班后(或者做完手术后)询问病史,写病例,开医嘱,做完这些最快也就四点;
此时一般医生会开3种医嘱:
1.检验医嘱,即抽血,验尿等等,因为有些抽血项目(如肝肾功能)需要空腹,故护士一般会选择入院第二天早上进行所有抽血(尽量减少抽血次数),所以当天没有抽血。
2.检查医嘱,术前常规就是胸部ct和心电图,需要医生开单后由工人送单至收费处记账,然后患者再拿单去做检查(有些还要预约)。如此这般检查单记完账回来时一般是当天六七点,此时辅助科室已经下班,故患者当天没有检查。
3.治疗医嘱,患者入院当天没有晕厥、大出血等危急情况,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吃药的慢性病,所以患者当天没有治疗。
22/7(周五)
进行了各种抽血化验和心电图、胸部ct、头颅ct等不需要预约的检查。同时使用了甘露醇等药物降颅压,进行术前准备。
23/7-24/7(周五、周六)
周末辅助科室只行急诊检查,故患者没有任何检查,仍继续降颅压等术前准备。
25/7(周一)没有检查
26/7(周二)
进行了需要预约的超声心动图,因为患者脑内肿瘤较大,决定行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
27/7(周三)
造影手术
28/7(周四)
患者出现头痛,家属要求尽早手术,医生安排1/8(周一)手术。家属认为安排入院第12天才手术,是医生“冷漠无情”,不重视他们的病情。
但纵观之前的诊治过程,可以看到,除了周末没有安排检查以外,其余日程都安排满当了。
25/7没有检查,因为超声心动图约到26/7(超声心电图等超声是比较难预约的,这一点有约过产科b超的人应该有体会;28/7、29/7没安排手术,因为医生需要根据造影的结果讨论确定术式、需要等造影剂完全代谢、需要等手术室有空位。30/7、31/7是周末,一般来说仅安排急诊手术。患者当时没有急诊手术指征,安排到1/8,是合理的。
二、患者28日出现剧烈头痛,医生没有及时处理(手术),是失职
根据家属的天涯帖子,我认为患者没有急诊手术指征。
的确,谢先生说患者28/7早上出现了剧烈头痛,但根据他通篇有强烈感情倾向的措辞,如反复出现的“我至亲至爱的妻子”“爱妻”“极度的悲伤和恐惧”和多个感叹号,对于头痛程度的描述,很可能并不客观和准确(谢先生说患者在剧烈头痛时会发出哀嚎,但其实在剧烈头痛时,绝大部分患者根本没力气哀嚎),更不用说患者本来就是以头痛、视力下降入院的。医院继续进行降颅压、止痛等对症处理及常规术前准备,等待1/8的手术。
而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剧烈头痛时做了这几件事:1.谢先生不断向医生和护士反映头痛,并哀求手术2.患者父亲抱着患者5个月大的儿子去找教授要求手术3.谢先生打算推轮椅带患者去手术室堵教授要求手术。
这虽然够不上“闹”,但肯定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了。患者有精力去手术室堵教授,更加让我怀疑头痛的剧烈程度。
天涯帖子还提到,患者抓住管床医生的手,哀求“救救我吧”,而医生的反应是把手抽回。虽然我们喜欢说医生要“常常去安慰”,医院里,医生根本没时间去“安慰”,医生也没有安慰的责任。
2镇静剂的使用
第二个问题,镇静剂的使用。
谢先生认为院方对镇静剂使用不当:
1、没有过敏测试2、镇静药物掩盖了病情3、打完镇静剂后无医护人员监护
根据谢先生的天涯帖子描述,我认为并不存在镇静剂使用不当。
1、临床上一般对青霉素等容易过敏的药物才进行皮试,入院时也会向患者询问其过敏原,院方使用镇静剂时不进行皮试是完全合规的。
2、患者当时影像学检查已确定为脑肿物,且脑肿物体积大,压迫周围组织。患者28号晚上出现疼痛加剧、抽搐等病情变化,医生先予镇静剂控制症状再立即行脑部CT检查排除其他病情进展是合理的。镇静剂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症状和使患者能接受脑部CT检查以排除脑疝等突发情况(脑部CT检查需要处于安静状态)
3、打完镇静剂后无医护人员监护:医生在患者注射了镇静剂后,马上和家属及一名护工送患者去做CT,做完后医生先行离开,留家属陪护。一般病区到晚上只有1-2个值班医生,1-2个护士,管20-40名患者,而当时患者病情稳定,而家属又在身边,在这种情况下,院方会要求患者家属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事实上家属也做到了),患者家属要求的“医护人员监护”,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后来家属发现患者嘴唇异样,医护人员诊断呼吸、心跳停止,并马上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约20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未恢复自主呼吸。此时教授在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进行了急诊手术抢救。(此过程皆从天涯帖子总结)这过程中医护人员也没有失职之处。
家属说的教授花3小时做完10小时才能做完的手术,以此论证医生“没有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就是无中生有了,手术的时间与医生技术、经验和术中情况有很大关系,仅仅以手术时间评判手术质量是不可取的。
3对于谢先生的几点质疑
再来分析一下对于谢先生的几点质疑:
关于某些评论指责的谢先生把妻子视为生育机器、为生孩子而拖延治疗、不愿意承担风险而不签字手术,根据目前的资料看,也是没有证据支持的。
根据目前的资料,并不支持谢先生夫妇在生孩子前就得知脑部肿瘤及脑部肿瘤的严重性。孕期检查并不会检查脑部,何况当时袁老师并没有相关症状。据回答里一位影像科同学的描述,患者一月前做了头颅MRI检查发现肿瘤,大概就是7月中旬,患者7月21日入院,并没有延误。
至于不签字手术,因为没有院方的说法,无从考证,但根据我之前的分析,患者手术原定1/8也不存在延误。
谢先生目前的不理智行为,在于当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住进ICU后,扬言:
1、“主治医生的诊治不作为、严重失职是导致此次悲剧发生的关键原因”
2、利用轻松筹筹取资金30余万
3、要求“合理的赔偿、优抚(所称万赔偿暂时没看到家属证实)”“如果爱妻万一最终还是救不回来,你们必须派出相关责任人为我至爱的妻子送行”。
之前我已经分析过,从家属描述上看,院方不存在失职情况,故家属要求的第1、3条没有依据。
提醒大家一句,直接筹款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患者病情变化快且病情危重。我不怀疑谢先生夫妇有负担治疗费用的家产,但他们不一定有短期筹措大笔资金的能力。
有评论说患者一家有房有车,谢先生收入也不错,本不需“轻松筹”。且不管谢先生是否因此辞职失去经济来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拿出十几万现金,我觉得对于他们家庭来说也是不容易的。房子、车子等不动产也不是这么快可以变卖的。所以筹钱是合理的,但是时选择“轻松筹”这个平台还是熟人借款、应该筹多少钱、筹钱的时机选择和资金的去向就见仁见智了。
事情发展到现在,袁老师现在在ICU里等待奇迹发生,那当时有没有什么避免的办法呢?若现在以上帝的角度看,避免的办法是有的。
如果患者及家属可以年年进行全身检查,在肿瘤尚未长大、出现症状的时候就发现肿瘤,及早进行手术;如果在第一次就诊时,医生就可以让患者不用预约直接进行头颅MRI检查;
如果患者在住院当天就可以完善所有需要预约及不需要预约的检查,马上得到知名教授的手术;
如果医生可以提前知道患者病情恶化,按急诊手术处理??????
如果这些如果都成真,可能会有好结果。而要这些如果都成真,很简单,除了够幸运以外,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要么有关系,可以使用与病情缓急不相符的医疗资源,住在特诊,“特事特办”。而别忘了,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一些人的“特权”,就可能会导致另一些人的“耽误”。
所以说,这件事本质上是患者及家属想象自己应该得到“中大教工”的“特权”服务,但现实中却没有资源来使用紧张的优秀医疗资源(其实也使用了一点特权:托关系入院),所导致的心理落差与不满。虽说“患者最大”,但医院就是这么残酷的地方:这里都是患者。而现在的优秀医疗资源,的确就是那么紧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亲人健康长寿,每位医生都希望自己的患者痊愈出院,每位家属都希望有奇迹发生;但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正是因为他们不常发生。■
袁文娟的同学:我把我知道的事实写出来,各位评判
来源:知乎
作者:
飞不走的猫作为袁文娟的同学与同事,也作为她多年的朋友与邻居,我把我知道的事实写出来,各位评判。
同时,看着网络舆论发展成这样,不禁恐惧,个人是怎么生活在“被动真相”中,个人的微弱甚至连一个稻草都不如。
1与文娟认识的这十年
我与文娟同在年进入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年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此期间她认识他先生,谢景洪,为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他们相识相爱至今。
读研两年,我们同住中大东区栋8楼。她积极活泼,是外院学生会干事,组织我们联谊舞会等各类事项,她爱运动爱生活爱跳拉丁,我们一起英东体育馆跑步,她能跑10个圈,经常跟我说,锻炼身体真是惬意的事情。
我们年一起毕业进入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工作,负责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又一起住进了中大西区的栋,她住一楼我住四楼。我们有四个同事,经常一起爬山,打牌,野炊,旅游。我也去她家喝汤,她也来我家闲坐。小菜鸟我年第一次去户外,是旧京广铁路徒步,她一个人背的60升的大背包,有我们两用的双人帐和物资,说要好好锻炼一下负重。
后来她搬来栋住3楼,我也搬来栋住9楼。我们都经常户外徒步,也经常四处旅行。她有了女儿后,更多就是家庭活动,我们的联系就更多只是工作上的。但是经常在楼下见到文娟爸爸妈妈和女儿,聊个天啥的。她妈妈带孙女来我们9楼天台晾衣服,偶尔在我家坐坐。
我们在单位负责大学英语教学,也就是全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所以我们的学生有中大的各个专业。或许,一个学期,也可能,一个学年。我们一起在校车上会讨论每个专业的学生有什么差异,应该用什么教育方法更好。我们路上相见她总会说起自己的学生多么特别,多么厉害,因为她除了大学英语,也教演讲与艺术等通识课,演讲比赛带学生在广东省在全国比赛获奖多次。她的教学评价也每次都很高分。每次她热情细致为每个学生付出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的感叹,我自己的努力真是不够。
最初文娟开始上演讲课的时候,全凭个人之力,找材料,带学生,也亏得有她先生小谢帮忙,有时晚上送她去大学城上课(我们都住海珠区本部南校区),然后听她上课,一起提意见一起做修改,两人再从大学城一起回家。有次晚上接近11点下楼取东西碰到他们,一是感叹跑各个校区工作不容易,一是感叹她幸福有人陪伴。认识他们十多年,这点从来没变过。去珠海上课,老公就来岐关车站接,出去玩也是,老公就来地铁接。实在的恩爱齐眉呵护有加。
去年联系就少了,后来她发信息说要辞职了,要搬家了,要生娃了,要读博了,一直要聚的都没来得及,也不知道以后还有不有机会。
2看到病床上的文娟
作为文娟的朋友,我并没有在7月份得知她患病的消息。我是通过我的同事(文娟的师姐邓老师,他们同一个导师,也同教演讲)北京专治白癜风的正规医院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