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正常医疗秩序被打乱,医院内交叉感染、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医院择期手术暂缓,急诊手术继续,那么限期手术怎么办?有些颅脑肿瘤患者继续等待,风险显著增加,不可准确预期的脑疝发生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如等待脑疝发生时再匆忙手术,手术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平时就风险极大的颅底手术,其手术效果也更加难以保证。
疫情形势下手术,与平时相比,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感染新型冠状肺炎风险增加患者及其家属人员流动,感染风险都增加。患者大手术后抵抗力低,感染将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医护感染将直接导致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雪上加霜,特别是复杂颅脑肿瘤手术,胜任的医生少,专业特点决定其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者。
血源紧张疫情期间,平时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大多数放假在家,献血者锐减,而血液保存时间又短(红细胞一般保存35天),血库血源比平时更加紧张,患者家属互助献血由于疫情管控导致不少患医院(即使来了还增加疾病传播风险)。患者自身预存血液又由于疾病本身原因可能存在禁忌,或者量很有限。
医疗风险增加复杂颅脑肿瘤本身手术风险大,死残率相对较高。由于疫情,限制陪客,沟通充分性受到一定影响;突发术中意外情况下,血源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增加医疗风险。
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困难增加绝大多数颅脑肿瘤手术需要显微镜下手术,颅底肿瘤则必需显微镜或内镜下手术,如是疑似或确诊患者需要手术,防护服尤其是护目镜的使用将导致镜下操作困难。
权衡利弊,考虑到部分患者等待所面临的风险,在年2月3日到2月13日之间,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仍然进行了5例颅脑肿瘤手术,包括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1例巨大岩斜坡脑膜瘤、1例成人小脑上蚓部髓母细胞瘤继发慢性枕骨大孔疝及脑积水、1例额叶肿瘤伴卒中。颅底肿瘤患者就医比平时面临更大的困难,肿瘤进展都将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下面这个巨大岩斜坡脑膜瘤患者即是如此。
病情简介
患者男,57岁,记忆力下降2年,入院前2周癫痫大发作1次(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岩斜坡巨大脑膜瘤,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多位专家,因多种原因未能住院。于年2月4日收住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
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点击图片,可单独放大,下同)
CT平扫如下
磁共振平扫如下
磁共振增强如下
年2月13日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左颞枕开颅岩斜坡肿瘤切除术(术者:夏成雨)。术中首先阻断肿瘤基底血供,见瘤内很多钙化组织,质地坚韧,肿瘤包绕第3-8支颅神经,部分肿瘤进入海绵窦及内听道,予以镜下分块全切肿瘤,第4、第6支颅神经未能保留,第7、8支神经有部分损伤,其余颅神经及血管保护完好。因颅底岩骨气房开放,为防止脑脊液漏,以自体颞肌填塞重建颅底。术中自体血收集回输ml,未输异体血。手术共历时11小时40分钟。
术后即刻头颅ct
术后第一天磁共振复查:
T2平扫
T1增强
术后第一天查体(四肢活动正常)
疫情形势下围手术期措施
1.收治前先仔细询问流行病史,常规先行肺部CT,血常规检查评估后再考虑是否入住及防护措施;
2.单间病房收治;
3.陪客尽可能一个并固定;
4.患者及陪客防控知识教育,尤其强调意义(医护被感染隔离,患者可能面临无医的危险);
5.多渠道应对血源紧张:家属互助献血、患者自体血术前预存储、提前联系血库备血、术中自体血收集回输,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该患者前2条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
6.信息化手段沟通病情。
希望早日战胜瘟疫,回归正常秩序
疫情对医护人员是挑战,对需要限期手术的患者也是一种煎熬!
下面几例都已出现明显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术中术后都未输血,但是术中出血意外谁也无法完全避免,无血源保证情况下手术风险增加。
右侧蝶骨嵴脑膜瘤
左侧蝶骨嵴脑膜瘤
小脑上蚓部髓母细胞瘤继发脑积水
慢性枕骨大孔疝
(急诊手术15:25-23:10)
术者简介
夏成雨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博连读毕业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主任。擅长:1.颅底及脑深部肿瘤手术治疗(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颅底神经鞘瘤,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岩斜坡脑膜瘤等颅底脑膜瘤,海绵窦区肿瘤、颈静脉孔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等);2.烟雾病的颅内外搭桥术(直接+间接搭桥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门诊时间与地点:周一下午,周四上午,中国科学医院南区(合肥市,天鹅湖路1号),2号楼,3层,门诊2号诊间。疫情期间,非特殊情况,请线上联系夏成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fz/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