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神经外科大咖
齐聚冰城
脑胶质瘤的诊疗是神经外科世界性难题,其多为恶性倾向,易复发且预后不良。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提高黑龙江省脑胶质瘤诊疗效果,1月19-20日,由黑龙江省医师协会主办、我院承办的“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哈尔滨神经外科高峰论坛”在哈召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袁重胜、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太和、我院副院长吴江、我院神经外科主任蒋传路为大会致辞。本次会议邀请了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台湾地区和国内神经外科各领域的二十余位顶级专家进行讲座,余位黑龙江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本次学术盛宴,会议开幕式由我院神经外科五病房(颅底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中心)主任胡韶山教授主持。
首都医科大医院
李文斌教授为大会致辞
日本医科大学山口文雄教授为大会致辞
医院林乾閔教授为大会致辞
脑胶质瘤是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其发病原因复杂,在十大常见肿瘤中致死率高居第二位,致残率高居第四位,堪称恶性脑肿瘤之首。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袁重胜致辞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太和致辞
我院副院长吴江致辞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蒋传路致辞
“蒋传路教授介绍,每年我院都会如期召开年会,旨在为黑龙江省脑胶质瘤研究诊疗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增进跨学科、跨专业学术交流,促进黑龙江省脑胶质瘤诊疗水平规范化,进而更好的服务于脑胶质瘤患者。本次会议与以往相比规模更大、外请的国内外专家级别更高、讲座内容更丰富,使我省神经外科的医生能够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国际前沿的治疗理念和技术。
会议开幕式由我院神经外科五病房(颅底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中心)主任胡韶山教授主持
在大会上,来自日本医科大学山口文雄教授、日本帝京大学大山健一教授、展广智教授、俄罗斯巴普洛夫医科大学奥列格教授、医院叶淇台教授、医院马文斌教授、北京医科大学邱晓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医院李文斌教授、浙江大医院张建民教授、福建医大附属一院康德智教授、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一院王茂德教授、医院屈延教授、医院康春生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围绕脑胶质瘤在基础研究、发生发展相关机制、临床诊疗等方面进行讨论,包括胶质瘤的放化疗治疗,肿瘤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光动力、靶向综合治疗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案、锁孔激光微创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经验、功能区脑胶质瘤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会议气氛热烈,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合影
大会现场
令人谈之色变的脑癌,你要知道这几件事
脑胶质瘤是恶性肿瘤,被人称为“脑癌”,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经过综合治疗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8年至10年之间;间变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年至4年之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4.6个月至17个月之间。
偏爱中年大叔与儿童
脑胶质瘤已成为除胰腺癌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原发性脑瘤中,脑胶质瘤发病率位居首位。研究发现,该病的高发年龄在45岁~55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此外,儿童的患病人数每年也在不断递增。
发病部位不同则症状各异
临床上胶质瘤的症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肿瘤占位引起的高颅压症状,即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一类症状,是肿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区,导致的不同功能障碍。比如发生在额叶的胶质瘤会表现为精神行为的改变,尤其是老年人的额叶胶质瘤,会出现反映迟钝、精神行为异常,甚至随地大小便等;颞叶主管人体的语言和听觉中枢,如果胶质瘤发生在此处,就可能出现感音性失语,就是别人说话,患者听不懂,答非所问;发生在枕叶的胶质瘤会导致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还有一种胶质瘤发生在大脑运动功能区,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或者运动障碍,也就是偏瘫或半身麻木等。有肿瘤出现后,可引起颅内电传到信号受到影响,可产生脑细胞异常放电,进而引发癫痫发作。
抽血检查早期无法发现脑胶质瘤
头颅CT和核磁共振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诊断方式,可以从中了解病变组织的代谢状况,起到肿瘤的鉴别诊断作用。但胶质瘤的最终明确诊断需由手术或活检病理诊断而定。抽血是无法检查出脑胶质瘤的。
绝大多数胶质瘤是不可治愈的
如何攻克恶性胶质瘤一直是全球医疗期待解决的世纪难题,除极少数低级别胶质瘤可以实现手术根治性全切除以外,绝大多数胶质瘤是不可治愈的。因此,胶质瘤治疗的核心理念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肿瘤组织,辅以放疗和(或)化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胶质瘤会遗传给下一代吗?尚无定论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有医学报导称脑胶质瘤可能有遗传倾向,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当然,关于脑胶质瘤是否会遗传还有待进一步的医学研究。你的家族中如果有人患脑胶质瘤,最好还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做好防癌体检,其他也无需太担心。
有人说电话打多了会生脑癌?尚无定论
目前来讲,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从基因研究成果来看肯定与基因突变、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系;电话打多导致脑癌只是在一些动物实验上得出的“小众研究结果”,尚不能定论于人,尚存商榷。
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疾病
01
少接触有害物质。睡觉时手机尽量关机,远离头部。
02
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
03
一定要有良好心态正面应对压力,劳逸结合。
文|李华虹 曹玥
摄影|曹玥
插图|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曹玥
哈医大二院
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y/1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