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上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常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本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学生,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考入重点名校。但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生活期间一个偶然的诱因,便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从此一蹶不振,委实让人惋惜。社会上不少人将这类学生归为拖延症患者,但是本文认为他们的症状比拖延症来得更为严重。为此,本文访谈了多位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热情不高、对周边事物情感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心理辨析
复旦大学医学院陈婷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常人们常把那些突然对学习产生厌倦、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留级、延期毕业乃至不能坚持学业而辍学的学生视为学习不刻苦、对自己要求不严、智能不够或缺乏理想等。不能否认上述这些因素确实影响了某些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成绩,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状况也是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这种心理失调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学习情感淡漠”。
1 “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辨析
拖延症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它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初看起来,大学生的“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症状相同,患有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个体作业成绩下降、有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不少人把这两者等同在一起。但其实关于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记述,早在年美国人JDonaldWalters就在其《学生的情绪问题》一书中进行了定义。在这之后,美国的哈勒克、泰彻,日本的笠原、松原达哉,中国的樊富珉等都针对这一群体的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的记述和研究[1]。而对“拖延症”的研究,则推迟了20年。年LauraJSolomon和EstherD.Rothblum在美国心理学会主编的《咨询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的文章,这是学习拖延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2]。国内对拖延症的研究近年来持续升温,但对学习情感淡漠问题的
出现“学习情感淡漠”的学生也大多为刚入大学的青年人。Walters就分析“学习情感淡漠”多见于男学生,而且多发于大学二年级[1]。依据这一类学生的特征,普遍认为他们是属于环境的不适应症,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独特的无力表现,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那些和一般人相比有着比较成功经历的有为青年,在某一时期突然在情绪上陷入低谷的一种逆向型心理表现。
1.2诱因的差异性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通常认为导致拖延症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时间管理能力欠缺。大学的节奏与高中完全不同,每个任务都有较长的完成期限,这就需要学生对时间的控制度大大增加;其二,大学诱惑因素较多。相比目标单一、枯燥紧张的高中阶段,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难以定位学习的重要性;其三、个人的“完美主义”倾向。许多大学生有“完美主义”情结,希望等所有材料都齐全了,或者有完全能成功的把握后才开工,反而耽误了任务的进展。
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发病诱因则不太一样,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和高度期望,使得很多年轻人出现心理调适障碍,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失去了目标,因为一件小事就此放弃学习,呈现出了无动力、无热情、无目标的现象。并且,JosephRFerrari等的研究还发现,拖延与淡漠的家庭关系和充满冲突的社会关系有相关性[5]。观察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家庭情况就可以发现,他们通常有一个强势或专制的母亲或父亲,因此亲子关系互动不良也是造成这类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3程度的差异性
学习情感淡漠学生与拖延症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也有显著差异,前者要严重得多。这类学生虽然生活在大学的周围,却不到学校听课;虽然想毕业,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不感到有什么焦虑,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每天过着刻板的生活,对未来没有什么展望和期待,甚至无法制定出自己第二天的行动计划。严重者终日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睡觉发呆,无所作为,生活混乱,没有规律。他们虽然对自己的问题比较担忧,对自己所陷的困境有一定认识,但总是回避对自身问题严重性的思考,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相比之下,拖延症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没这么严重。Scher和Osterman曾提出,拖延可能是管理自我情绪状态的一种需要,当一些情境导致拖延者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时,控制导向的任务会促使拖延者将注意集中在积极情绪上[6]。甚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拖延的界定也不都是负面的,如RDesimone把拖延当作个体决策时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7]。Levine等则认为在一些文化背景下,拖延被看成是另外一种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行为[8]。
1.4 频率的差异性
“拖延症”是现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最早AlbertEllis和WilliamJKnaus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学生存在刻意的拖延行为,而70%的学生有经常习惯性拖延行为[9]。之后Solomon和Rothblum的研究也表明,大学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长期的行为障碍性拖延行为[10]。但“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人数远低于这一数字,通常只有5%左右。并且他们症状相对隐蔽,只有当那些严重者已出现了昼睡夜醒、焦虑狂躁等神经质的行为时,他们的问题才会被周围人发现。所以,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两者并不等同,但学习情感淡漠学生一定患有拖延症,并且是拖延症已相当严重的那部分学生。
2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人格特征和情绪表现
本文对某重点高校中成绩绩点低于2.0(大学课程平均成绩70分以下),面临延期毕业或已经延期毕业的11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并通过周围同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既分析他们个体内部存在的问题,也纵向比较彼此之间的不同表现。这11名同学均为男生(本文就工作范围接触,尚无女生出现学习情感淡漠的症状),最早发生厌倦学习的情况大都是在大一或大二年级。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普遍具有以下人格特征和情绪表现。
2.1 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满足与快乐。而学习情感淡漠的学生一般不愿上课,即使上课也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课后不愿学习,学习效率低下。也不能摸索出一套适应自己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紧张繁忙的学习情境。特别在考试周期间,他们普遍会感觉压力剧增,甚至出现失眠以及其他躯体化的症状。
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情况初看和厌学没什么区别。但其实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在中学阶段态度认真、成绩优秀,很难和单纯的厌学相联系。他们进入大学后,通常是为了很琐碎的小事而突然间对学业失去兴趣。比如,因为入学后的一门课跟不上,成绩不高;或者是课堂上的一次自我介绍表现不好,受到了小挫折;或者是同学聚会时的不愉快经历等,类似的小事就成为他们情绪的导火索,从此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进而导致终日旷课、缺考,最后发生延期毕业、辍学等情况。
2.2 不乐于交往,但对学习之外的事情兴致较高
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感淡漠学生通常人际关系互动不良,与班级同学关系淡漠,有的索性逃避回家或者中途辍学。没有知心朋友,对结交异性朋友的兴趣不大。当遇到悲、忧、哀、愁等消极情感体验时,不能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虽然他们生活无规律,不愿面对自我问题,但又思维清晰,有逻辑分析能力。对于其他同学的问题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表现出非常强的逻辑性与思维能力,而对于自己所处的情况、自己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却无法把握,对于现实情境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匮乏。同时,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事情都兴致勃勃,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游戏、社团活动、打工炒股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并表现出优于其他人的行动能力。
个体对任务的喜好程度往往是其拖延行为的有力预测因子。Blunt等研究发现,导致任务厌恶的每一个因素(乏味、挫败感、怨恨)均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11]。学习情感淡漠学生在执行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任务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拖延行为,但是如果任务本身比较枯燥困难而且对此又缺乏兴趣,那他们在处理这些任务时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2.3 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尊大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不妄自菲薄逃避应承担的责任。而学习情感淡漠的学生则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也不强。一方面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考试成绩不及格也不在乎;另一方面生活目标与理想又不切合实际,不能扬长避短。这些学生通常都缺乏必要的压力、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Watson等的研究结果就显示拖延与责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12]。Piers等在对拖延的元分析中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认为拖延与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最高负相关,与自尊呈现出中度负相关,与神经质和焦虑呈中度相关[13]。另外,Rothblum等研究发现,拖延导致个体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和不能取得成功的作业成绩,会引发个体的焦虑、压抑、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体验[14]。学习情感淡漠学生拖延程度很高,因此他们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都很低,并且神经质和焦虑症状已相当严重。
2.4 有被动的生活史,环境适应能力不强
环境适应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另一依据。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在环境改变时面对现实,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但由于我国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从幼年开始就认为升学、高考是判断人生的唯一的价值标准。观察学习情感淡漠型的学生就可发现,他们大多是在父母学业为重的要求下,经历了长时间的强迫式学习成长起来的好学生,长期以来都是为了回应父母或其他人的期待而去努力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进入大学后,他们不能对社会现状形成清晰的认识,也未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心理上依赖父母,而父母又通常不在身边,因此当产生思想、行为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情况时,就变得不知如何应对。
除了适应环境能力不强的问题,学习情感淡漠学生通常在性格上也比较弱势,因此更易造成心理障碍。一方面,这类学生通常都比较天真,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缺乏自我主张,处事态度消极被动,对于长辈师长的建议往往能认真听从,但行动能力相当差,缺乏在困难状态下自己解决问题的热情。另一方面,这类学生表面看起来很坦诚,但实际上为人固执,他们对一件事情总是强迫性地非要实施不可,具有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的完美主义倾向,因为他们不懂得变通,所以反复呈现出环境不适应症状。
2.5 选择性地逃避现实,具有自我强迫倾向
害怕得到负面的反馈结果,不愿面对失败是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另一心理动因。Ellis等曾调查了拖延行为的原因,发现几乎有50%的学生是因为避免失败而导致了拖延行为[9]。Thompson在研究人们回避失败的行为举措中发现,很多人把拖延当作一种回避失败的策略,他们为了逃避完成任务失败后的风险和来自他人和社会可能的批评,把拖延当成了一种暂时的自我价值保护手段[15]。
同样,学习情感淡漠的学生遇到问题经常会自我逃避。但他们的逃避属于选择性的部分逃避,如果他们是被要求与他人共同行动,则往往不表现出什么困难。但是对于自己不得不单独面对的课程、必须参加的考试时,则一如既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并且自己对这种缺乏一贯性的行为没有反省,即使多次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觉得有什么烦恼。他们轻率的承诺和反复不停的逃避构成了习惯性的行为,让周围的人觉得难以理解。这样反过来,也使得他们不太愿意与同学、朋友有任何共同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异性朋友很少。
3改善学习情感淡漠型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对策
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会自怨自艾,灰心失望、精神不振,埋怨社会,是处于青年转型期的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习情感淡漠学生因为原本性格上的缺陷,更容易因为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内心闭锁之间的矛盾,情绪激荡而又缺乏冷静的思考从而走向极端,在体验着人生各种苦恼,经历着种种内心矛盾和迷茫后,最终诱发心理障碍。
要想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状态,笔者认为可以从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外部条件等几方面入手,使他们摆脱目标单一的人生见解和体验,逐步形成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认识,进而描绘出自己的人生蓝图。
3.1 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力量。但学习情感淡漠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或是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为了满足别人给自己所设定的条件价值,他们的人格已被条件价值化。因此他们一直都缺少渴求知识的个体原动力,他们在顺境中可能会勤奋读书,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在逆境中就容易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选择逃避。因此,需要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创造条件使其进行自我定位,并把自我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联系起来,以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3.2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追求知识、探究事物奥秘的心理动力,是能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内部因素,也是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很多学习情感淡漠学生在大学的专业与自己当初的志愿不一样,因此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兴趣,这就必然不会有要学好它的积极态度。因此,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是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的另一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长经验交流会,请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指导,为他们解决具体学习困难,并在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同时,唤起他们对专业的好奇心,从而改变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学习情感淡漠的情况。
3.3 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态度正确的同学会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进行合理的归因分析,并积极应对。而学习情感淡漠的学生往往将遇到的困难作错误归因,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考题太难或者老师教学无方等外部因素,把原因归结于他人。错误的归因导致错误的学习态度,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老师或同学应及时帮他们分析,找到正确的原因,进而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能使这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3.4 改善学习的外部条件
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除了上述内部原因外,还与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外部环境有关。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学历时代,大学升学率逐年增高,但就大学生的就职率来说,大学毕业后不能找到稳定工作的人数也在连年增加。因此,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地考虑什么专业挣钱多、好找工作,就让子女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学生本身的兴趣和能力。这些因素都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成为他们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原因。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宣传各类专业的特点,并注意知识更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4 参考文献
[1]松原达哉著.樊富珉,吉沅洪,译.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1-32,42-43
[2]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3]JosephR,Ferrari,JudithL.Johnson,WilliamG.McCown.Procrastinationandtaskavoidance:Theory,research,andtreatment[M].NewYork:PlenumPress,:48-50
[4]VanEerde,Wendelien.Ameta-analyticallyderivednomologicalnetworkofprocrastination[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35:-
[5]FerrariJR,HarriottJ,ZimmermanM.Thesocialsupportnetworksofprocrastinators:Friendsorfamilyintimesoftrouble?[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26:-
[6]崔燕,崔莉,刘爱书.拖延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3(2):-
[7]DesimoneR.Linguisticassumptionsinscientificlanguage[J].ContemporaryPsychodynamics: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1:8-17
[8]LevineRV,NorenzayanA.Thepaceoflifein31countries[J].Journal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30:-
[9]AlbertEllis,WilliamJKnaus.Over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y/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