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术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策略及相关

脑功能区胶质瘤是指累及感觉运动区或语言区等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的胶质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辨别好肿瘤的边界是决定肿瘤切除程度的关键,明确毗邻、受累或受侵犯的功能区皮层或皮层下组织是预防手术损伤造成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最有效方法。

如何在确保神经功能损伤最小化的同时提高手术切除程度是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技术和功能区定位技术的发展及手术策略的转变,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预后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本文就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术前规划1.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

1.1.1基于任务的fMRI(task-basedfMRI,tfMRI)

自Roy等发现神经血管耦合现象,即皮质功能区域血流量随神经功能激活而增加,同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随后Ogawa等提出了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MRI,BOLD-fMRI),即通过测量患者执行特定任务时增加的BOLD信号进行磁共振成像,来进行脑功能区的定位。

Tymowski等的研究显示,距离运动皮层fMRI活动区域超过5mm进行手术切除,可大大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风险。张恺等研究显示,通过术前BOLD-fMRI可以精准规划出语言功能区,对语言功能的保护意义重大。但受肿瘤影响,存在神经血管解耦现象,这导致假阴性区域的出现,影响了fMRI的准确性。另外,对于小儿或活动障碍者,由于无法准确完成指令任务,无法得到准确的fMRI影像,这也会影响术前tfMRI对功能区定位的可信度。尽管tfMRI存在诸多局限性,仍是无创性定位皮质功能的发展方向。

1.1.2静止状态fMRI(restingstatefMRI,rs-fMRI)

人在休息时,初级运动网络区域仍存在自发性功能连接,即静止状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Biswal等研究发现,这种大脑功能连接与血液氧合或血流波动引起的低频波动有关。rs-fMRI通过在患者静止时评估BOLD信号的低频波动以计算rsFC,进而评估功能连接区域的自发神经活动。

Cochereau等通过直接皮层下电刺激(directsubcorticalstimulation,DsCS)验证了rsFC与静止状态网络的功能相关性,证实了rs-fMRI在确定感觉运动和语言网络功能结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另外,rs-fMRI不需要患者特殊配合,可在睡眠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为小儿患者等提供了进行功能区定位的可能。但是,目前该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1.2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

DTI利用神经纤维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各向异性特征,使大脑中重要的白质区可视化,来提供神经系统连接性数据,指导神经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一项关于58名受试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DsCS证实了DTI与锥体束映射的高度一致性。DT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6%和93.2%。但是,研究发现,在存在交叉纤维的情况下,DTI无法解决每个体素限制的多种纤维方向性而失准,甚至出现误导信息。

尽管利用高阶模型的高角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highangularresolu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HARDI)可以产生更准确的纤维取向,但尚未广泛应用于对术前手术方案的指导。

1.3导航经颅磁刺激(navigated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nTMS)

nTMS技术指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通过精确磁刺激诱发神经元的兴奋或扰乱神经元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实现对大脑皮质的点刺激,进行功能区定位。一项对于35例术前应用nTMS进行功能定位的研究显示,nTMS对语言功能的特异性为66.7%,阴性预测值为74.1%,且nTMS运动图谱与功能定位金标准的DsCS结果一致。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术前使用nTMS运动图不仅可减少术后永久性运动缺陷的发生,还可提高肿瘤总切除率。尽管关于nTMS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有如nTMS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的报道,因此需进一步研究。

1.4影像融合技术影像融合技术

随着神经导航的不断发展,单一影像导航技术的优缺点逐渐显现,影像融合技术通过综合多方面影像信息而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y/9697.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