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开启颊针之旅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头痛,人群患病率的0.1~0.4%,男女患病比率约9:1。大多20~40岁起病,其特有的头痛形式、周期性、自主神经表现与其他原发性头痛显著不同,头痛位于单侧眼眶或眶上或颞部,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有时还有霍纳低综合症表现,每次发作持续15~分钟。
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综合其临床表现得出一个假说:在丛集期内,中枢或周围的触发因素激活硬脑膜的三叉神经血管和头颅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个丛集期由功能异常的下丘脑节拍器调控。由于下丘脑与脑干和脊髓中的泌涎核和其他副交感神经核、节前交感神经元有明确的功能联系,这些通路的激活可年致海绵窦痛性血管的改变,继而颈动脉海绵绵窦段的交感神经丛参与,刺激泪腺与其他黏膜腺体的分泌功能。
颊针医案与心得七十六
刘红医案
丛集性头痛
图文
刘红编辑
含章
丛集性头痛
/5/4
患者:男,57岁
主诉:反复单侧头痛及眼周剧痛20余年。
现病史:反复单侧头痛及眼周剧痛20余年,年治愈至今才发作,疼痛每日发作1-2次,持续约1个小时,午后14点左右,疼痛程度剧烈,辗转不安,需室内降温,局部热敷,伴流泪不止,眼结膜充血,鼻粘膜肿胀或流涕、鼻塞、出汗,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无手术外伤史。
过敏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无疫水接触史,已婚育,家人体健。
体格检查:神清,生命体征未见异常。
专科情况:双侧项枕后压痛,右侧沿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均压痛(如图片画线处),左侧颌下舌骨肌、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窝(如图片画点处)均压痛,双侧脐旁中腹部压痛(如图片画X处)
查体: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硬化,右额叶皮层小缺血灶,颈3/4、突出(中央型)颈6/7椎间旁膨出。
检查报告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诊断: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
治疗:颊针
二诊
时间:5月9日
主诉:自诉头痛程度与发作次数明显减轻,初诊治疗后回去次日发作一次程度较重,之后直至9/5复诊,只感患侧不适。
查体:颈部及项枕后压痛明显减轻。
腹诊:剑突下沿剑肋缘较紧并压痛,双下腹压痛,根据体查取穴。
治疗:颊针
三诊
时间:5月15号
主诉:自诉从未如此轻松,再未发作头痛,偶有轻微不适。
腹诊:双下腹压痛。继续头、颈穴加强,根据体腹部查取颊部全息穴。
治疗:颊针
治疗效果:5月27日日电话回访,多年头痛消失,外出旅游了,至今一个月再未发作。
治疗体会
丛集性头痛临床上常用曲普坦类、麦角胺类药物,氧疗、激素类药物、神经阻滞、顽固又严重甚至手术毁损三叉神经痛觉纤维。该患者腹部压痛明显,颊针疗法腹诊是重要的体查,把腹部作为认识与治疗心身疾病的突破口,该患者在两复诊中,只有腹部体征,围绕原疼痛区取全息对应穴,根据腹诊取对应穴,全诊疗过程全息全息再全息,三次治愈20多年顽疾。建议初学颊颊针者用透全息。单纯用颊针治疗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取穴:头穴加强、颈穴加强、腹诊阳性反应区颊部全息穴。患者一共治疗三次,20余年顽疾治愈,医患双方都欣喜不已。
颊针穴区都是三叉神经与面神经分支所贯穿,颊针的微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控,缓解疼痛并调节植物神经平衡,该患者未用三焦穴所取得的效果验证了颊针疗法中动一穴则动全身的理论,坚持能用全息层面不擅用三焦,把全息层面逐个突破,坚持一定有收获。该患者腹部压痛明显,颊针疗法腹诊是重要的体查,把腹部作为认识与治疗心身疾病的突破口,该患者在两复诊中,只有腹部体征,围绕原疼痛区取全息对应穴,根据腹诊取对应穴,全诊疗过程全息全息再全息,三次治愈20多年顽疾。建议初学颊颊针者用透全息。
作者简介
刘红毕业于江西省井冈山大学,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麻醉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年始逐渐从麻醉临床转向疼痛门诊。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进修半年,多次参加国内各类疼痛技术短期培训学习,兼任广东省中医药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疼痛医师协会委员,广东省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颊针精品班资深助教老师。
颊针到货欢迎订购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1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