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教授、张伟教授采访视频
肿瘤电场治疗中国患者数据首发演讲视频
神外资讯江教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我国GBM目前的发展趋势和死亡率以及近几十年GBM诊疗的发展历程。江涛教授:
GBM又叫原发胶质母细胞瘤,占颅内原发恶性肿瘤80%以上,是男性青壮年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女性青壮年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在我国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中位于第10位,也是全球三大难治肿瘤之一,是国内外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随着肿瘤遗传学的发展,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越来越完善。胶质母细胞瘤的诊疗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在年之前和年之后。第一阶段,在年之前,我们对肿瘤精准解析手段并不强,在一代测序阶段偶然发现的不稳定突变;第二阶段,在年之后,基于美国的二代技术实现全链精准,在三十多种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第一个进入测序,使我们对胶质瘤本质有更多新的认识。已经发现的PTPRZ1-MET融合基因完成了Ⅰ期临床实验,目前正在Ⅱ期和Ⅲ期联合多中心开发实验。从我们Ⅰ期临床和Ⅱ、Ⅲ期联合实验来看,结果是符合预期的,存在这种融合基因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存活。结合我们的研究经验和体会,未来胶质瘤治疗一定存在新的疗法,包括电场疗法、靶向治疗、药物治疗等。我们也期盼随着未来新疗法的介入,GBM患者的最终结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健康时报请问张伟教授,爱普盾?在中国大陆已经正式上市,能不能介绍一下会上报告的研究整体的情况,分享研究目前的成果和设计的初衷?张伟教授:
肿瘤电场治疗在引入香港完成上市后,大陆的患者在香港可以接受肿瘤电场治疗。研究入组患者40多例,其中包括初发和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随访时间是2-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个多月。初期有两方面结果,第一方面,治疗安全性可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在皮肤不良反应,比例的话在50%-60%左右,大部分患者耐受性比较强,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第二方面,生存获益分析的结果,复发的GBM患者经过肿瘤电场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对于初发患者的总生存期预测应该在10个月以上。中国医药报现在国家也在鼓励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发展,这次数据研究也是中国香港和大陆之间开展的共同研究,之前有做过这些案例的研究吗?这一次研究对我们的治疗会带来哪些帮助?张伟教授:对于恶性肿瘤,国际化的联合一定是将来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到更多的国际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药物靶点、新药研发等研究结果,这种国际化合作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将国外的东西引入中国,使中国的患者获得更大的受益。神外资讯您对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肿瘤电场治疗的患者有什么建议?张伟教授:对于这类患者,我有两方面建议:第一,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大家都很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