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是指来源于垂体本身的一种良性肿瘤,绝大部分垂体腺瘤患者都是垂体良性肿瘤或者其他病变。近年垂体瘤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年龄提前。脑垂体因其掌管着人体激素的分泌,是最为复杂的内分泌腺,对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由垂体瘤引起的症状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年8月23日,神外资讯有幸采访了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医院在治疗垂体瘤方面的相关策略。
一您能首先给我们介绍下垂体瘤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它在您科室所占的比例吗?
黄国栋教授:
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美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垂体腺瘤的发病率为7.5~15/10万[1],而垂体瘤好发于20~60岁的患者,总体性别差异女性偏多。尸检大约有20%人群的垂体瘤发生率,因此资料报道的患病率可能偏低。
中国目前尚缺乏比较完整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占颅内肿瘤10-15%。但是,从实际的病例上来看,垂体瘤发病率可能会更高,甚至达到20%左右。根据我们的临床分析统计,在20~35岁的青年人群中,垂体瘤发病率占整个神经外科肿瘤第一位。这可能是与整个深圳的垂体瘤患医院有一定关系。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垂体瘤的发病率应该是除了胶质瘤以外,排名上升到第二位了。当然,也有些资料显示垂体瘤在神经外科肿瘤发病率方面排名第三位,分别是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医院的统计数据,还是其他的研究数据,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在一些比较大的中心里面可能垂体瘤发病率更高。
二垂体瘤会带来哪些临床危害?一般会采取何种治疗手段?
黄国栋教授:
垂体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它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相对来说,它的发病比较隐蔽。几乎所有垂体瘤患者均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或肿瘤压迫症状,这在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较为常见。众所周知,脑垂体是人体最大一个内分泌器官,由它调控着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等腺体,临床中可能首先表现的是一些靶器官损害的症状,即激素分泌异常,如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肢端肥大、糖尿病等症状。还有一些可能表现为对病灶部位的产生压迫的症状,如头痛,或者视力的下降,这些压迫性症状可能早期发现会比较容易一些。
对于治疗手段,我们科室对垂体瘤的治疗一直采取的都是非常规范化的策略。因为医院神经外科也是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的成员,我们从年就建立了深圳市垂体瘤诊疗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建立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算比较早的。这是一方面,另外对于垂体瘤的诊治我们科室一直秉持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这对提高垂体瘤手术治疗效果,术后评估,以及康复都非常有帮助。
三那么,在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您有遇到过哪些困难吗?
黄国栋教授:
主要是在垂体瘤的诊断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对于垂体瘤的诊断一定要非常谨慎,单从影像学资料判断大概有20%的人群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垂体异常的信号,但是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泌乳素只是轻度升高。对于这类患者因为现在体检项目的升级和普及,很多患者一经发现垂体有异常信号灶,医院就给下诊断为垂体瘤,导致患者心里非常焦急和担心。
我个人认为如果影像学资料显示有异常信号灶,但是患者没有任何相关的症状,比如没有相关内分泌的改变,无月经紊乱、指端肥大等的发生,也没有头痛、视力的改变。像这样的诊断,我们建议尽量不要下定论为垂体瘤,这样会给患者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在诊断垂体瘤时,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内分泌的改变,给患者一个肯定的答复,不要盲目依靠影像资料。
四关于垂体瘤的治疗,国内外有没有什么研究进展?
黄国栋教授:
近年来,从垂体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它的发病率是增高的,并且目前还有升高的趋势。关于这个“增高”到底是真的发病率在增高,还是因为体检技术的升级和普及导致查出率的增加,现在也不好完全定论。但是我认为体检的普及可能占了很大一部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诊断方面就应该更加慎重。
在垂体瘤病理分型方面,近年来也有一些进展。WHO第四版内分泌器官肿瘤新分类已于年发布,对于垂体肿瘤的分类作了详尽描述。现在主要还是根据垂体分泌的激素来进行分型的比较多,实际上垂体瘤分型比较清晰的有七种类型,分别为无功能性的、泌乳素型的、ACTH型的、生长激素型的、促甲状腺素型的、生殖腺型的和多功能性的垂体腺瘤。
在分子病理方面,医院赵耀教授首次绘制了垂体瘤全外显子基因突变图谱,该研究是迄今国际上首个涵盖7个亚型垂体瘤的大样本全外显子测序工作,对今后深入开展垂体瘤的精准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垂体瘤的治疗方面,医院王任直教授、医院王海军教授,医院张亚卓教授等都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根据垂体瘤类型的不同各有侧重,比如对于泌乳素瘤的早期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采用的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一般选用溴隐亭。如果患者对溴隐亭不能耐受,还可以选择卡麦角林。对于一些微腺瘤,实际上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选择。根据我们科室的资料来看,微腺瘤包括大腺瘤的手术激素治愈率可达92%。在侵袭性垂体瘤方面也进行了手术技术升级,特别是内镜手术的发展,使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治疗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无论手术水平再怎么提高,还是有部分侵袭性垂体瘤通过手术和常规治疗手段不能解决,这时候我们可能还要借助放疗,甚至还可能采取一些其他药物治疗,比如替莫唑胺。
五医院和科室在垂体瘤治疗领域声誉很高,您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分享?
黄国栋教授:
医院神经外科对垂体瘤治疗模式的探索是从高永中教授和李维平教授传承下来的,我们一直对垂体瘤的治疗非常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1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