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为国内患者寻找国外优质医疗资源,无忧的海外就医之路。
一则《重点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引爆朋友圈。
节选自原文:
“癌细胞也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剥夺它的食物,癌细胞就会死亡。”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循着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一起发现了“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并发表在国际生物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elife上,得到了国际著名肿瘤学者的肯定。
经过多年基础研究,胡汛发现葡萄糖是癌细胞必需“吃”的东西,照理看剥夺葡萄糖癌细胞就会死亡。但实际上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肿瘤没有饿死还不断生长。
胡汛教授道出了其中奥秘:肿瘤中有大量的乳酸,乳酸解离成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成为癌细胞的两位“帮手”,让其自身能够根据“食物”的多少决定“消耗”多少。
若想有效“饿死”癌细胞,不仅要剥夺葡萄糖,还需同时破坏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研究人员用碱如碳酸氢钠(小苏打)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
年起,拥有30年临床经验的浙江大医院放射介入科医生晁明和胡汛团队一拍即合,投入到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新型疗法研究中,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简称“TILA-TACE”。
这项研究中,他们在40位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TILA-TACE”的治疗,有效反应率%,初步统计病人的累计中位生存期已达3年半。
文章一出引爆朋友圈,争议不断,
难道饮用含有小苏打的水就可以治疗癌症?
然而,
并非饮用含有小苏打的水,
是采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注射治疗。
那么,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指在医学影像技术(CT、B超、DSA)引导下,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精密仪器进行治疗和获取病理材料的过程,其核心是以微小的创伤获得与外科手术或比外科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的诊治。
介入技术的特点
具有微创性
可重复性
定位准确
疗效高、见效快
并发症少
多技术联合应用
介入技术应用广泛
血管性的:
DSA引导下的肿瘤的化疗栓塞、脾栓塞、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支架、滤器植入等。
非血管性的:
肿瘤的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活检、胆道引流等等。
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当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时,由于缺氧和局部组织PH值的下降,肿瘤便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加速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以提供肿瘤生长所需要的氧和营养成分。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将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后,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的栓塞剂,使靶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使用抗癌药物或药物微球进行栓塞可起到化疗和栓塞的双重作用,称之为TACE(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导致肿瘤细胞缺血坏死,细胞凋亡。
目前TACE最多用于肝癌的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或肝动脉插管化疗灌注。适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功能Child分级为A、B-级),TACE是中晚期肝癌患者较为满意的介入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严重不全;严重的出血倾向;糖尿病、心脏病、门静脉主干完全栓塞、严重腹水等不适宜行肝动脉栓塞。
因为是起到局部化疗作用,肿瘤区域药物浓度高,而全身毒副作用小;可使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而重新获得手术的切除机会,进一步提高疗效;另外亚洲患者通常还伴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V或HCV感染引起),这些都会造成手术切除困难、治愈率低。
栓塞剂:动脉栓塞疗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栓塞剂有碘化油乳剂、明胶海绵、弹簧栓子、药物微球等。
作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一种治疗选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的山田(Yamada)教授提出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临床证明它有效,但瓶颈是疗效不够高。
微粒子:TACE在日本诞生近40年并不断改进,年日本新研发出一种被认可的新型医疗材料——微粒子(微米为单位的微小粒子)。以前所使用的明胶颗粒,大小形状不均一,并且大小约为微粒子的2~10倍,所以只能到达肿瘤血管的附近。而微粒子可以到达更深的病灶处,强力阻塞肿瘤血管,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所以微粒子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左图为明胶颗粒,大小形状不均一。
右图为堵塞肿瘤血管的微粒子显微镜影像(形状均一的粉色球),体积小于明胶颗粒。
推荐阅读:
看着你生命力如此顽强,那我只能饿死你了——癌症治疗新方法,微粒子栓塞治疗
针对“小苏打饿死癌症”新闻
两位教授回应
晁明:我们的研究中,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直接针对滋养肿瘤的血管,向瘤体注射碳酸氢钠(小苏打),而不是喝小苏打。我们始终认为,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真正的科学需要反复验证。很多人给我打电话,第一个问“是不是真的?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我们的研究是真实的。
研究中有非常严格的定义,针对原发性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其他肿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的初步结果让人鼓舞,但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我们只是引领性的作用,向大家报告了这么一种现象。TILA-TACE从手术的分量上看,表面上是加了一点佐料,但它具有深刻的肿瘤生物学背景,引入了新的肿瘤死亡机制,先解决了科学理论的问题,再转化到临床实践上。TILA-TACE不是一种改良,而是一种创新,它用技术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最后胡汛教授说,我们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主要代表了一个治疗肿瘤的新的思路,有理论上的意义。肝细胞肝癌是检验这个思路的最好的模型。确实,我们突破了大肝癌疗效差的瓶颈。这是一个进步,但离终极目标还很远,因此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接下来,作为我,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回到实验室脚踏实地做研究。
说道这里,我们差不多明白了,胡汛、晁明教授等人研究的方向确实是用”小苏打“治疗癌症,只不过是方式不同,是以TACE为基础的理念与技术的创新,我们只有了解更多医疗技术与常识,才不会被”标题党“轻易忽悠!
但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手术、放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术,单纯的TACE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综合治疗才是TACE技术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科室的协同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