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头痛不止是不是长坏东西了

气温突降,寒风一吹,有些人就开始头痛了;工作紧张、失眠焦虑,有些人就会头痛欲裂;一不小心摔倒跌跤,有些人磕到了头也会头痛……

头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有暂时的,也有长期的;有感冒、高血压引起的,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有痛起来恨不得撞墙的,也有此“痛”绵绵无绝期的……各种各样的头痛困扰着人们。

发现脑子里有“肿块”怎么办

有一部分人群长期头痛,服用止痛药后好转,一停药就又痛了,反反复复就是好不了。有些患者就会怀疑是不是脑子里长了“坏东西”了。于是,医院要求做CT检查,往往大部分人检查下来都是正常的,被医生告知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但也有少数人群,确实在CT检查中发现颅内“肿块”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是贸贸然地手术切除“肿块”一看究竟呢?还是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后,静观其变呢?

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学胜介绍说,CT检查发现的颅内“肿块”有多种可能性。有的是外伤、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的微小血管破裂出血而遗留的“小血块”;有些是各种感染引起的炎性肿块;也有些是囊肿、血管瘤或者肿瘤。有时候影像学检查确实较难确定“肿块”的性质,但由于人脑这一器官功能的特殊性,很多患者难以接受手术探查来确定肿块的性质这一创伤性手段。

郑主任认为,发现颅内“肿块”后,我们首先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发病特征、病史、家族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肿块的性质。大部分患者都能“水落石出”,少数患者无法明确诊断的,如果症状不严重,可以静观其变,定期随访,看肿块有无变化。如果多次随访没有变化,平时对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也都没有影响的,就可以长期随访下去;如果有增大、异变趋势,则应进一步检查或者考虑手术。而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建议及时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错失救治的机会。

哪些情况要警惕“坏东西”

脑肿瘤(颅内肿瘤)是一类需要严肃对待的病变,不像胃、肠、肝、肾等其他部位的肿瘤,发现之后可以“一切了之”,再进行后续治疗。由于脑功能的特殊性,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之外,还涉及到人的记忆、语言、动作、情感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不能简单的“一切了之”。否则,肿瘤切除了,人的语言功能丧失了,或者失忆了,或者瘫痪了,都是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的。鉴于脑功能的特殊性,如果能早期发现脑肿瘤,病灶小,手术难度也相对低一些,损伤周围组织功能的风险也就降低了。

郑主任介绍说,肿瘤生长部位的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症状出现,因此脑肿瘤往往没有典型的特异性的症状,多在排除其他部位病变的可能之后,在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时发现病灶。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警惕一些可疑的征兆,及时检查发现病灶,及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转归将有很大的帮助。

头痛

头痛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征兆,但也是最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因为很多疾病、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头痛,可以说大多数人都出现过或轻或重、或短暂或长期的头痛,而这部分人群中真正罹患脑肿瘤的人却很少。一般情况下,脑肿瘤的头痛可以是剧烈的头痛、刺痛、胀痛等,往往固定在一个部位,早期可能断断续续的头痛,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发作也越来越频繁,后期会持续疼痛,难以忍受。有些患者肿瘤体积增大,导致颅内压升高时,不仅会有头痛,还会出现呕吐。

头晕

有些患者可能头晕伴随头痛同时出现,也有些患者可能仅仅表现为单纯的头晕。这种头晕也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有时会出现眩晕、站立不稳,严重者还可能发生晕厥。

癫痫

癫痫发作也是脑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的肢体肌肉抽搐及意识丧失。症状轻者可能只表现为短暂的“失神”、“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被忽视;重者出现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伴有意识障碍等。

语言障碍

如果肿瘤生长在语言中枢,就会影响患者的语言能力,有时候想说话却突然说不出来了,也有些人表现为舌头发音含糊不清或僵硬难以准确发音。这个时候检查发音器官往往都是正常的。

记忆障碍

有些部位的脑肿瘤会影响患者的记忆能力,使患者出现类似健忘或失忆的症状。比如,经常忘东忘西、丢三落四,被当做老年痴呆症;或者经常出现一些记忆片段的丢失,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还以为是年纪大了健忘了;有些患者还会逐渐出现智能衰退的现象,反应迟钝,理解能力下降等。

肢体活动障碍

成年人却变得像小孩子一样,手、脚的一些运动功能出现障碍。比如,按遥控器会按错键,吃饭时会掉筷子,走路时不能走直线,做健身操时动作无法协调,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四肢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莫名的运动障碍问题时,我们不要一味地认为是年纪大了,或者老年痴呆了,而应该提高警惕,医院检查。

情绪改变

有些患者会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出现突然的或进行性的情绪、性格的改变。比如,变得暴躁不安,变得沉默寡言,变得疑神疑鬼,变得忧郁伤感,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幻视、幻听等现象。这个时候不能简单地当做精神或心理疾病治疗,也应该排除一下脑肿瘤的可能。

视力障碍

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睛望出去,原本应该在视野范围内的有些地方看不到),视觉辨别能力下降,有些患者因颅内压升高导致眼压升高而出现眼睛胀痛,到眼科检查却没有发现相关的眼部病变。

嗅觉障碍

嗅觉减退、丧失,或者产生异常嗅觉,经常觉得闻到异常气味而其实根本没有这种气味。

耳鸣耳聋

没有耳部疾患,出现耳鸣、脑鸣,听力下降,幻听,甚至突发耳聋等。

内分泌失调

多见于垂体瘤患者,可出现肥胖、肢端肥大、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症、性功能异常等。

发育异常

多见于儿童,如体格发育异常,明显超越或滞后于同龄儿童,性早熟等。

治疗强调个性化、规范化

脑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恶性脑瘤的预后较差,生存率低,生活质量不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因此,脑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而且涉及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上的问题。

脑肿瘤的手术不像其他肿瘤的手术,为了避免病灶切除不干净而导致扩散、复发、转移,其他部位的肿瘤切除手术,或者说根治术,都会扩大切除范围。但是,脑组织不能随便切除,特别是功能区的肿瘤,首先要保证脑功能的正常,否者手术之后出现某些功能的丧失,对患者来说可能就会得不偿失了。因此,脑肿瘤的切除术不能轻易扩大切除范围,在保证功能不破坏的前提下,有时候可能只能选择部分切除,这也是脑肿瘤术后复发率高的客观原因之一。

郑主任介绍说,脑肿瘤有不同的种类,比如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等;生长部位也不同,比如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中央区、丘脑、基底节、脑室等。在治疗时,就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部位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郑主任强调,脑肿瘤的治疗应规范化、个体化。从宏观上来讲,要依据大量的临床病例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指南,让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有据可循、有规可依,保证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微观上来讲,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则是,在优先保护功能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切除肿瘤病灶,并尽量降低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术后放化疗方案的选择,也应该是个性化的。比如,有的脑肿瘤患者伴有癫痫发作的,就需要使用抗癫痫药物。但是,抗癫痫药物对化疗药物有影响,就要综合考虑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和质量。

医生对手术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创新,是推动医学诊疗技术不断进步并造福人类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髓母细胞瘤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由于手术一般都是分块切除,手术中难免会有肿瘤细胞脱落,混在血液和脑脊液当中,从而流动到脑室、椎管,这可能与术后肿瘤播散转移有关。如何尽量减少髓母细胞瘤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而郑主任创新性地采用术中控制脑脊液流向技术,可以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定向控制脑脊液流向,使全脑、椎管的脑脊液都朝手术区域单向流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术中肿瘤细胞播散,临床实践表明这一技术对减少肿瘤转移、改善患者的预后都很有帮助。

肿瘤基因检测避免盲目放化疗

肿瘤术后的放化疗,也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放化疗对肿瘤的疗效,长期以来经常受到患者乃至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质疑。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部分患者的放化疗没有起到治疗或扼制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反而有少数患者因此损伤自身免疫功能,导致生理机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郑主任介绍说,不同类型的肿瘤,对放化疗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用这个药效果很好,但有些患者同样用这个药可能就没有效果,或者反而产生不利的结果,更糟糕的是反而有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这其实就是放化疗的一个“短板”——盲目性,没有达到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要求。

恶性肿瘤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的无序生长,肿瘤演进的本质就是附加基因突变。现在,运用基因突变类型检测这一手段,明确脑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和特点,就可以预先知道某种放化疗措施是否有效,从而确定放化疗方案的选择,使放化疗更有针对性。既避免了盲目地“滥杀无辜”,又能提高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如果说传统的放化疗是闭眼射飞刀,现在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性化放化疗就是有的放矢。”

中药单体成分可辅助防治

中医中药对提高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有一定帮助,在脑肿瘤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中药方剂组方复杂不一,每位医生、每位患者所用药味、剂量都有差异,缺乏统一的、明确疗效的临床数据,因此难以大范围推广,有欠规范。

郑主任介绍说,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脑肿瘤方面,他们找到了另一种途径,就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到中药单体成分(中药提取物)治疗脑肿瘤取得明确疗效的病例,给相同病情的患者以同样的中药单体成分长期维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种不拘一格,借鉴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使脑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大有提高。

在脑肿瘤的治疗中,还有其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比如血管内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小分子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方法、导航技术的运用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科技手段,有助于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

专家简介

郑学胜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医疗器械发明专利多项。长期致力于恶性脑肿瘤的手术和放化疗综合治疗,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骶管囊肿、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等脊神经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慢性腰腿痛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听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胆脂瘤、垂体瘤、脑血管病等颅神经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六上午。

(更多精彩内容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
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5434.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