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为恶性胶质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49岁。

主诉:头痛1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6天。

体检:嗜睡,记忆力减退,时间、空间定向力差,计算力差。查体欠配合,左侧肢体肌力Ⅳ级。

辅助检查:头颅MRI:右额叶巨大肿瘤伴囊变,最大直径约7cm。

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手术:开颅行肿瘤次全切除术。

病理报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MGMT表达(-);IDH-1(R/H)基因突变。

术后放疗:术后接受术区、瘤床扩大放射治疗:60Gy/30f。

化疗:替莫唑胺,75mg/m2/d*42d(放疗同期)

mg/m2/d5d/28d*1cycle(辅助)

mg/m2/d5d/28d*12cycle

随访结果:术后1年肿瘤控制良好,无远处转移。

图1:术前头颅MRI提示右额叶巨大

囊实性占位,最大直径约7cm

图2.术区、瘤床扩大放射治疗计划

靶区剂量:

恶性胶质瘤(WHO分级为III-IV级)常规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根治剂量60~66Gy,低级别的胶质瘤(WHO分级为I-II级)根治剂量54~60Gy。单次分割剂量为1.8Gy—2.0Gy。

图3.手术+放化疗后复查头部

MRI显示肿瘤消失,术后改变

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有四种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胶质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包括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等。

近30年来,神经影像学及胶质瘤的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但恶性胶质瘤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成人恶性胶质瘤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30%和9.8%,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约为2-3年和1年。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合作,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获益,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

1.全切除肿瘤,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2.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3.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化疗药物筛选

4.降低颅内压,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2)放疗:

1.术后病理为WHO分级为I-II级,经影像证实手术全切的不需放疗

2.术后残留的低级别胶质瘤可以选择放疗,残留病灶小的可以给予伽玛刀治疗,残留肿瘤较大的给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

3.恶性胶质瘤(WHO分级为III-IV级),无论术后有无残留均需辅助放疗,建议术后1个月内开始放疗

4.对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可以考虑作单纯放疗,以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为主,对于肿瘤大小适合的也可以选择分次头部伽玛刀治疗

(3)化疗:

1.尽早开始化疗,可与放疗同步进行,以取得较好的肿瘤控制结果;

2.放化联合,并推荐同期放化疗,对于病理为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推荐TMZ(替莫唑胺胶囊)75mg/m2加同步放疗,并随后行6个周期的TMZ辅助化疗。

放射治疗靶区勾画:

靶区名称

定义

GTV

包括影像学检查术前可见的原发肿瘤或术后残留肿瘤(增强区域)

CTV1

MRI图像T2或FLAIR像上的异常显示区域,恶性胶质瘤(WHO分级为III-IV级)GTV+2~3cm;低级别的胶质瘤(WHO分级为I-II级)GTV+2cm。

CTV2

为缩野增量区域,恶性胶质瘤(WHO分级为III-IV级)GTV+1cm;低级别的胶质瘤(WHO分级为I-II级)GTV+1cm。

PTV1

PTV2

对应各靶区外放3~5mm(外放具体数值按各单位摆位误差确定)

参考文献

1.StuppR,MasonWP,vandenBentMJ,etal.Radiotherapypluscon







































云南白癜风正规医院
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5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