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经CT扫描便可发现

海河论坛

为您提供专业、科学的科普知识

1什么是脑膜瘤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为颅内常见肿瘤之一,约占15%~20%。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是颅内良性肿瘤。各年龄均可发生,一般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肿瘤。脑膜瘤有特殊的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蝶骨嵴、外侧裂、小脑幕、小脑桥脑角、嗅沟、鞍结节及脑室内等。肿瘤多为球形、扁平形,包膜完整,多为良性,紫红色或灰褐色,可有钙化。脑膜瘤可分为内皮细胞型、纤维母细胞型、血管瘤型、上皮型、恶性型。

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占第二位,也是神经外科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脑膜瘤来源于蛛网膜颗粒,也就是说在脑内有蛛网膜颗粒的地方都可能会发生脑膜瘤。脑膜瘤是良性肿瘤,预后比较好,一般手术切除后如果能全切,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并非所有的脑膜瘤都是良性肿瘤,大约5%左右的脑膜瘤是恶性的。

2

临床表现

1、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的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

2、

(一)、病程长,生长缓慢。由于神经组织有充分时间来适应肿瘤的发展,所以往往长到很大时才引起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

(二)、局灶性体征:在特殊好发部位表现出特征性的症状体征。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多有偏瘫,癫痫,失语;鞍区脑膜瘤有进行性视力障碍与视野改变,或内分泌改变;颅后窝脑膜瘤多有小脑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听力下降及脑干和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见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凸面脑膜瘤可见大脑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骨质侵蚀或增生;脑血管造影示肿瘤染色。头颅平片检查易于发现脑膜瘤引起的骨质变化,效果优于MR检查。并有可能因头外伤等原因检查而意外发现无症状脑膜瘤所致的骨质改变。内板局限性骨增生、脑膜血管压迹增宽和雪团状钙化均高度提示脑膜瘤,但不能确切指明肿瘤大小及与相邻结构关系,而需进一步行CT或MR检查。

2、CT示:定位诊断可达%,定性达90%。CT示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瘤周有水肿带,有增强效应,瘤内可有钙化。瘤基底多与大脑镰、小脑幕或颅骨内板相连,脑实质受压,脑室变形移位。

3、MRI示:瘤周水肿,注造影剂后明显强化。但脑膜瘤由于瘤内坏死、囊变、胶原纤维化以及陈旧性出血,CT可呈无染色表现。

4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的肿瘤,位于非功能区的多数脑膜瘤可通过外科手术治愈。但生长于矢状窦、脑室、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难以完全切除,术后需加以放疗。

2.放射治疗

包括适形调强放疗、伽玛刀、粒子刀等,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以及无法手术的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这些治疗方法的优点是无需麻醉,无出血、疼痛等手术风险。恶性脑膜瘤虽然发病率很低,但临床上也偶有遇到,除了及时手术切除外,术后放疗以减少复发就尤其重要。

5预后

脑膜瘤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位置、可切除性及类型。同样组织学类型的肿瘤,脑突面者可完全切除,预后要优于累及海绵窦的颅底脑膜瘤。使用WHO分类法,不同类型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典型即良性者术后5年复发率仅为3~7%,不典型者复发率约为1/3,而间变型肿瘤复发率高达75%。

6

咨询

感谢您阅读到此!

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健康咨询







































丝白软膏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7361.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