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垂体瘤,切莫轻言动刀

文?吴哲褒(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通常人们都认为,长了瘤子就要开刀。但是,我要说:长了垂体瘤,切莫轻言动刀——垂体腺瘤逐步迈入药物治疗时代...

年8月19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版)》明确指出,垂体催乳素腺瘤应首选药物治疗。这标志着以催乳素腺瘤为代表的部分垂体腺瘤从此将告别手术刀,迈入一个全新的药物治疗时代。

症状:“温和”肿瘤表现多样

儿童身材矮小、生殖器提前发育,成人手指脚趾肥大、面容膨胀,生育期男性阳痿、不育,女性闭经、过肥……在这些症状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以“温和”面目示人的肿瘤:垂体瘤。

“垂体瘤过去的发病率不高,但现在据估算,正常人群的垂体瘤发病率约10%。”中国垂体瘤腺瘤协作组秘书、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吴哲褒博士指出,这是由于医学界对垂体瘤认识的加深,检查手段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垂体瘤病人被发现。

误区:过度治疗得不偿失

“该病因个性低调,常遭人误解:一方面,病人不能及时识别垂体瘤,导致发现过晚,引发严重病变;另一方面,国内垂体瘤治疗领域常存在治疗不规范等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目前国内的一大常见问题是,由于基层医生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过度治疗现象严重。“其实,垂体瘤并非都需要一切了之。有些垂体瘤患者,吃药就能将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着重呼吁,对于侵袭性巨大催乳素腺瘤,更应该重视药物治疗,因为手术无法全切除肿瘤,且风险大、死亡率高。根据中华医学杂志年8月刊发的一则最新病例显示,药物治疗对于治疗侵袭性巨大催乳素腺瘤有着“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位来自国内的33岁男性患者*某,就曾两次从手术治疗的误区中及时拽

回,改行药物治疗。这位患者因性功能下降2年、右眼视力模糊于年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医院,诊断为侵袭性巨大催乳素腺瘤。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溴隐亭两周后,即感觉右眼视力有改善,服药5个月后,肿瘤体积得到控制。然而,服药到第8个月,溴隐亭出现了迟发耐药现象。此时,患者又准备行手术治疗,医院再度阻止手术,给出药物卡麦角林治疗方案,其肿瘤体积又开始缩小直至年6月,鞍内和颅内肿瘤几近完全消失,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共识: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

《共识》指出,由于溴隐亭已经被证实安全有效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溴隐亭为我国推荐治疗催乳素腺瘤的首选药物。对比溴隐亭,卡麦角林服用更方便,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但由于目前中国大陆缺乏卡麦角林,因此,宜敦促引进卡麦角林,让更多患者受益。

随着对垂体瘤药物治疗的重视,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已于今年起开设垂体瘤专病门诊,从专病专治的角度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吴哲褒博士提醒,该病治疗方法不能固定模式,应因人而异。临床上看到不少垂体瘤病人被错切,非常惋惜。“事实上,多数儿童、青少年病人的垂体瘤很小,不需开刀。如果盲目切除垂体瘤,有可能影响相关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且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据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透露,为探索更好的新药,近年来我国还在积极研究催乳素腺瘤药物治疗敏感性相关的新靶点。最近,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宁光团队发现,PRKACA基因上LR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一个很好的靶点。相信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终有一天,不仅是催乳素腺瘤,所有的垂体腺瘤都有望进入药物治疗时代。

擅   长:

垂体腺瘤的内镜经蝶微创手术;垂体腺瘤的药物和个体化治疗;颅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等)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面肌抽搐和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

简介:

吴哲褒,中国垂体腺瘤协助组秘书;中国神经科学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青年奖获得者;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曾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特需门诊:

每周一上午

医院







































北京的白癜风那好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f/2463.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