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病变中,属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是
A、结核球
B、干酪性肺炎
C、肺门淋巴结结核
D、浸润性肺结核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答案解析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选C)。结核球、干酪性肺炎、浸润性肺结核都属于继发性肺结核(不选ABD)。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细胞性新月体病变中最主要的细胞是
A、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
答案解析
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选A,不选B),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不是新月体主要成分(不选D)。成纤维细胞多见于肉芽肿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不选C)。
3、关于早期胃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不能侵犯黏膜下层
B、可有胃周淋巴结转移
C、无远处转移
D、大多数属于腺癌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早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浸润。
答案解析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或粘膜下层(选A),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选B);远处转移是晚期胃癌表现,早期胃癌无远处转移(不选C);早期胃癌以腺癌多见(不选D)。
4、下列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白血病
B、黑色素瘤
C、肾母细胞瘤
D、软骨母细胞瘤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肿瘤的命名:1、有些肿瘤的形态类似发育过程中的某种幼稚细胞或组织,称为“母细胞瘤”,良性者如软骨母细胞瘤;恶性者如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等。2、白血病、精原细胞瘤,虽称为“病”或“瘤”,也属于恶性肿瘤。3、有些既不叫癌也不叫肉瘤,而直接称为“恶性……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及恶性脑膜瘤等。
答案解析
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等为良性肿瘤(D对)。白血病、黑色素瘤、肾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ABC错)。
5、休克死亡者,组织切片中最常见的血栓类型是
A、混合血栓
B、透明血栓
C、白色血栓
D、红色血栓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53)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最常见于DIC。
答案解析
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最常见于DIC(选B);混合血栓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不选A);白色血栓常见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和动脉内(不选C);红色血栓常见于静脉内,成为延续性血栓的尾部(不选D)。
6、肉眼观察判断心脏萎缩的最主要依据是
A、心脏变形,表面血管绷直
B、心肌质地硬韧
C、心脏外形不变,表面血管弯曲
D、心脏体积小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6)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伴有实质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答案解析
心脏萎缩时心脏的外形一般不变(不选A),诊断标准应寻找心脏大小和心肌纤维减少的证据:(1)重量减轻,体积小也有可能为先天性(不选D);(2)肌纤维色素增多;(3)外膜皱缩;(4)冠状动脉屈曲(选C);(5)细胞核/肌纤维比率增加;(6)肌纤维变细。而心脏质地硬韧一般见于心脏损伤后修复形成瘢痕组织(不选B)。
7、下列属于不可逆性病变的是
A、核固缩
B、细胞质脂滴增多
C、线粒体肿胀
D、内质网扩张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病理学P21)当细胞发生致死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便可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即细胞死亡。细胞死亡是涉及所有细胞的最重要的生理病理变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凋亡,二是坏死。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及核溶解。
答案解析
细胞的损伤主要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损伤。可逆性损伤包括有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及黏液样变等。细胞水肿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变得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质内的红染细颗粒状物,为可逆性损伤(不选CD)。细胞脂肪变的病理变化为细胞质内脂肪成分聚成有膜包绕的脂质小体,进而融合成脂滴,为可逆性损伤(不选B)。不可逆损伤主要有两种类型:凋亡和坏死。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选A)、核碎裂及核溶解。
8、肝细胞中氧化非营养物质的主要酶是
A、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B、羟化酶
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单加氧酶系是氧化异源物最重要的酶,肝细胞中存在多种氧化酶系,最重要的是定位于肝细胞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单加氧酶系。单加氧酶系是一个复合物,至少包括两种组分:一种是细胞色素P(血红素蛋白);另一种是NADPH细胞色素P还原酶(以FAD为辅基的黄酶)。该酶催化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到许多脂溶性底物中形成羟化物或环氧化物,另一个氧原子则被NADPH还原成水,故该酶又称羟化酶或称混合功能氧化酶。
答案解析
单加氧酶系是氧化非营养物质最重要的酶。最重要的是定位于肝细胞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单加氧酶,因该酶可催化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到许多脂溶性底物中形成羟化物或环氧化物,另一个氧原子则被NADPH还原成水,故该酶又称羟化酶或称混合功能氧化酶(选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是一种结合在内质网上的膜蛋白,它在把葡萄糖醛酸从UDP-葡萄糖醛酸转移到其他分子(通常是疏水分子)上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不选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其可还原细胞内产生的H,使其变成H20(不选C)。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电子传递链末端的酶,具有质子泵的作用,可将H+由基质抽提到膜间隙,同时可通过血红素中铁原子的氧化还原变化,把电子传递给还原的氧形成水(不选D)。
9、参与糖原合成与分解的主要信号途径是
A、Raf-MEK-ERK
B、JAK-STAT
C、G蛋白-PLC-IP3
D、G蛋白-cAMP-PKA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cAMP-PKA途径以靶细胞内cAMP浓度改变和PKA激活为主要特征。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激活此途径。PKA可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对不同的代谢途径发挥调节作用,如激活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胆固醇的分解代谢等;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糖原合酶,抑制脂肪合成和糖原合成。
答案解析
Raf-MEK-ERK信号途径主要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形态维持、细胞骨架的构建、细胞凋亡和细胞的癌变等多种生物学反应(不选A)。JAK-STAT信号通路主要调控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不选B)。胞外化学信号可通过激活G蛋白耦联受体-PLC-IP3通路而生成IP3,IP3再激活SR膜中的IP3R,介导SR内Ca2+释放到胞质内,导致胞质内Ca2+浓度升高(不选C)。G蛋白-cAMP-PKA通路主要作用为调节代谢,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对不同的代谢途径发挥调节作用,如激活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胆固醇的分解代谢等;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糖原合酶,抑制脂肪合成和糖原合成(选D)。
10、在DNA重组技术中使用质粒的目的是
A、促进宿主DNA复制
B、携带目的DNA进入受体细胞
C、使宿主基因发生重组
D、携带工具酶对宿主RNA剪接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载体是为携带目的外源DNA片段、实现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无性繁殖或表达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按其功能可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两大类,有的载体兼有克隆和表达两种功能。常用克隆载体主要有质粒、噬菌体DNA等。
答案解析
质粒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使其在子代细胞中也能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将某种目标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中,构成重组基因或重组体。然后将这种重组体经微生物学的转化技术,转入受体细胞中,使重组体中的目标基因在受体菌中得以繁殖或表达,从而改变寄主细胞原有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物质(选B)。复制基因含有一个复制起点并能促进DNA复制起始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不选A)。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不选C)。RNA剪接是指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分子的过程(不选D)。
11、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cAMP-CAP结合的序列是
A、启动子
B、启动子上游
C、操纵序列
D、A基因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E.coli的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和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0、一个启动子P及一个调节基因I。I基因具有独立的启动子(PI),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0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受阻遏而处于关闭状态。在启动子P上游还有一个CAP结合位点。
答案解析
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及一个调节基因Io在启动子P上游还有一个CAP结合位点(选B)。由P序列、0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即由同一调控区调节,实现基因产物的协调表达(不选ACD)。
12、构成剪接体的RNA是
A、siRNA
B、snRNA
C、miRNA
D、snoRNA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剪接体是一种超大分子复合体,由5种核小RNA(snRNA)和种以上的蛋白质装配而成。
答案解析
调控性非编码RNA按其大小分为非编码小RNA(sncRNA)、长非编码RNA(IncRNA)和环状RNA(circRNA)。sncRNA包括微RNA(miRNA)(不选C)、干扰小RNA(siRNA)(不选A)和piRNA。核仁小RNA(snoRNA):snoRNA定位于核仁,主要参与rRNA的加工。tRNA的核糖C-2的甲基化过程和假尿嘧啶化修饰都需要snoRNA的参与(不选D)。剪接体是一种超大分子复合体,由5种核小RNA(snRNA)(选B)和种以上的蛋白质装配而成。
13、DNA复制双向性的含义是
A、复制方向既可5→3,亦可3→5
B、一个复制起始点,形成两个复制叉
C、亲代DNA的5→3链和3→5链均可作为复制模板
D、两个起始点,两个生长点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环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从起点开始,向两个方向进行解链,进行的是单点起始双向复制。复制中的模板DNA形成2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开链区,称为复制叉。复制叉指的是正在进行复制的双链DNA分子所形成的Y形区域,其中,已解旋的两条模板单链以及正在进行合成的新链构成了Y形的头部,尚未解旋的DNA模板双链构成了Y形的尾部。
答案解析
在复制时,亲代双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依据碱基配对规律,合成序列互补的子链DNA双链,此为DNA的半保留复制特征(不选C)。双向复制的含义是指复制从起点开始,向两个方向进行解链,进行的是单点起始双向复制(不选D)。复制中的模板DNA形成2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开链区,称为复制叉(选B)。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之一是两条链的反向平行,一条链为5至3方向,其互补链是3至5方向。DNA聚合酶只能催化DNA链从5至3方向的合成,故子链沿着模板复制时,只能从5至3方向延伸(不选A)。
14、下列参与核苷酸合成的酶中,受5-氟尿嘧啶抑制的是
A、胸苷酸合酶
B、尿苷激酶
C、CPSⅡ
D、PRPP合成酶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5-FU本身并无生物学活性,必须在体内转变成一磷酸脱氧氟尿嘧啶核苷(FdUMP)及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FUTP)后,才能发挥作用。FdUMP与dUMP有相似的结构,是胸苷酸合酶的抑制剂,可以阻断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的合成。FUTP可以FUMP的形式掺入RNA分子,异常核苷酸的掺入破坏了RNA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
5-FU必须在体内转变成一磷酸脱氧氟尿嘧啶核苷(FdUMP)及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FUTP)后,才能发挥作用,而FdUMP与dUMP有相似的结构,是胸苷酸合酶的抑制剂(选A),可以阻断dTMP的合成。尿苷激酶是一种补救合成酶,催化尿苷生成尿苷酸(不选B)。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CPS-Ⅱ)存在于各种细胞的细胞液中,用谷氨酰胺为原料,合成嘧啶,并不受5-氟尿嘧啶抑制(不选C)。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主要调控环节是第一步生成PRPP和第二步生成5-磷酸核糖胺(PRA)的反应。催化这两阶段反应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是被调控的关键酶,均可被合成的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不选D)。
15、在下列氧化呼吸链复合物中,Q循环存在的复合体是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复合体Ⅲ传递电子的过程:由于Q是双电子传递体,而Cytc是单电子载体,所以复合体Ⅲ将电子从QH2传递给Cytc的过程是通过“Q循环”实现的。
答案解析
复合体Ⅰ传递电子的过程:NADH→FMN→Fe-S→Q,不存在Q循环(选A)。复合体Ⅱ传递电子的过程:琥珀酸→FAD→Fe-S→Q,不存在Q循环(不选B)。复合体Ⅲ传递电子的过程:由于Q是双电子传递体,而Cytc是单电子载体,所以复合体Ⅲ将电子从QH2传递给Cytc的过程是通过“Q循环”实现的(选C)。复合体Ⅳ传递电子的过程:Cyta传递第一个、第二个电子到氧化态的Cyta3-CuB双核中心(Cu2+和Fe3+),使Cu2+和Fe3+被还原为Cu+和Fe2+,并结合O2分子,形成过氧桥连接的CuB和Cyta3,相当于2e-传递至结合的O2。中心再获得2个H+和第三个电子,02分子键断开,Cyta3出现Fe4+中间态。再接受第四个电子(不选D)。
16、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的产物为
A、草酰乙酸
B、柠檬酸
C、乙酰CoA
D、延胡索酸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96)丙酮酸在线粒体经过5步反应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答案解析
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在胞质中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选C);第三阶段为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偶联进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不选A)缩合生成6个碳原子的柠檬酸(不选B),然后柠檬酸经过一系列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循环。在三羧酸循环由八步反应组成:(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5)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不选D);(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17、DNA双螺旋结构中,每一螺旋中碱基对数为10.5的结构是
A、A-DNA
B、B-DNA
C、D-DNA
D、Z-DNA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37)J.Watson和F.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具有下列特征:(1)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2)DNA的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平均而言,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3)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的亲水性骨架将互补碱基对包埋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4)两个碱基对平面重叠产生了碱基堆积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将J.Watson和F.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称为B型-DNA。
答案解析
J.Watson和F.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平均而言,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人们将J.Watson和F.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称为B型-DNA(选B)。当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后,DNA仍然保存着稳定的右手双螺旋结构,但是它的空间结构参数不同于B-DNA,称为A型-DNA,其每一螺旋的碱基对数目为11(不选A);Z型-DNA为左手螺旋,每一螺旋的碱基对数目为12(不选D)。共有三种不同的DNA,无D-DNA(不选C)。
18、酶通过选择特异性结构的底物进行催化,但不包含
A、同类底物
B、立体异构体底物
C、特定底物
D、特定离子键的底物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59)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enzymespecificity),亦称为酶的专一性。有些具有绝对特异性的酶只能催化底物的一种光学异构体或一种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有些酶对底物的特异性不是依据整个底物分子结构,而是依据底物分子中特定的化学键或特定的基团,因而可以作用于含有相同化学键或化学基团的一类化合物,这种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relativespecificity)。
答案解析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有些具有绝对特异性的酶只能催化底物的一种光学异构体或一种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同类底物、立体异构体的底物、特定底物均包含一定的特异结构(不选A、B、C)。离子键又被称为盐键,是化学键的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化学基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后形成,是一种非共价键,不属于物质的特异结构(D错,选D)。
19、参与蛋白质折叠的蛋白质分子
A、细胞膜上受体
B、伴侣蛋白
C、细胞内骨架蛋白
D、组蛋白
正确答案B
问题解析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物化学P)实际上,细胞中大多数天然蛋白质折叠并不是自发完成的,其折叠过程需要其他酶或蛋白质的辅助,这些辅助性蛋白质可以指导新生肽链按特定方式正确折叠,它们被称为分子伴侣。
答案解析
细胞中大多数天然蛋白质折叠过程需要其他酶或蛋白质的辅助,这些辅助性蛋白质被称为分子伴侣,细胞内分子伴侣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核糖体结合性分子伴侣,包括触发因子和新生链相关复合物;另一类为非核糖体结合性分子伴侣,包括热激蛋白、伴侣蛋白(选B)等。细胞膜上受体是能识别、结合专一的生物活性物质(称配体),生成的复合物能激活和启动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导致该物质的最终生物效应(不选A)。细胞内骨架蛋白是指存在于横纹肌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使细胞骨架与微原纤维相连(不选C)。组蛋白主要参与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有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种(不选D)。
20、机体受到刺激时,发生应激反应的主要系统是
A、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C、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D、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当机体遭受到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如创伤、手术、感染、中毒、疼痛、缺氧、寒冷、强烈精神刺激、精神紧张等),腺垂体立即释放大量ACTH,并使GC快速大量分泌,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称为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P)GC的分泌可表现为基础分泌和应激分泌两种情况。基础分泌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分泌,应激分泌是在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的分泌,两者均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答案解析
当机体遭受到各种有害剌激,如创伤、手术、感染、中毒、疼痛、缺氧、寒冷、强烈精神刺激、精神紧张等,腺垂体立即释放大量ACTH,并使GC快速大量分泌,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称为应激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可表现为基础分泌和应激分泌两种情况,基础分泌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分泌,应激分泌是在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的分泌,两者均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选D)。当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如遭遇恐惧、愤怒、焦虑、搏斗、运动、低血糖、低血压、寒冷等刺激,通过传入纤维将有关信息传到延髓网状结构、下丘脑及大脑皮层,进而使交感神经强烈兴奋,肾上腺髓质也被激活,以应对紧急情况,合称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不选A)。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主要调节神经垂体分泌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与应激反应无关(不选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主要作用是调节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选C)。
中公名师7月21日、23、28、30日在线直播讲解!
①临床笔试考情分析,带你搞懂分值侧重,助你效率复习!
②分考点解读历年笔试例题,为你备考指明方向!
③备考常用知识点串讲,给你不一样的4节课!
4天共6小时直播课,包括临床执和助理!
直播原价39.9元,3人拼团,限时1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1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