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效和西医疗效,到底谁更技高一筹值

中西医之争是互联网上一个旷日持久的话题,和化工环保、转基因食品一样饱受争议。反中医者认为中医就是古代落后的医学,不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科学认知,是愚昧落后的,甚至有极端者认为中医与巫术无异。而支持中医者则认为中医确实疗效好,虽然其理论不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但中医有自己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对人体观察和临床经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国粹。

要争论清楚中医的价值,就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中医。网上反中医者,时常用“古代医学”和“巫医”来指代中医,进而得出中医无用论。但实际上这种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用古代中医来对比现代西医这种方式也是错误的。

一:中医比西医愚昧吗?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医学分为,古代中医、中医、古代西医、西医来观察,问题就好办得多了。古代医学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落后的,无论是古代中医还是古代西医,都存在巫医的成分,存在愚昧、迷信和落后的思想。反对中医者所提出的古代中医所犯过的错误和愚昧典故,古代西医同样犯过,而且古代西医之愚昧落后野蛮更甚古代中医千倍不止。

西医有人常常对我说:“你难道不知道古代中医里有很多不科学的药引吗?”。的确古代中医里的确存在少数不科学的方子和治疗方法,但古代西医难道就科学吗?如果我们用古代中医来对比古代西医就不难发现,在古代西方不仅驱魔仪式和护身符开始大行其道,而且古代西医疗法令人惊惧不已。英国杜伦大学理查德·萨格(RichardSugg)在《木乃伊、食人族和吸血鬼:从文艺复兴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尸体入药史》中谈到,在几百年间许多欧洲人经常性地进食含有人骨、人血或脂肪的药剂,连皇室、神职人员,甚至科学家也一样如此。这种做法在16至17世纪达到顶峰,上到头疼下至癫痫,都被纳入过治疗范围。由于西医的“尸疗”太过盛行,一度出现有人将坟墓开盗走腐尸入药或兜售的行为,而这种吃人治病的做法在西方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即便到了近现代,古代西医依然几乎不成体系,野蛮残忍,愚昧不堪,放血疗法盛行。肚子痛?在肚子上拉一刀,放血。头疼?在头上来一刀,放血。腿痛?在腿上来一刀,放血。更有甚者认为放血之后应该在伤口上涂抹大便,以便更好地驱逐疾病。到14世纪的黑死病流行起来,古代西方的医生们想出了不知多少馊主意。比如劝民众使用强烈的臭味驱逐黑死病魔,或者让病人空着肚子在厕所间中吸几个小时的臭气来抵御疾病等等。

中医反而言之,古代中医虽然也有其不科学的一面,也有迷信和玄幻的成分。但整体而言却自成体系,且用人体实验法、临床验证法、疗效观察法等方式逐步科学地归类和总结。因此古代中医相对古代西医而言,更为科学和系统,并且对治愈疾病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古代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时代,“神农尝百草”“伏羲作针灸”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早期中医发展的影子。天然材料制成的“中药”和“针灸”治疗法是中医的两大显著特点。中医理论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世界观一致,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术体系并保持至今。虽然古代中医整体学说在今天仍然未获主流科学界的认可,但是其中的一些治疗手段和传统方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公共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本草纲目》之类的中医经典著作,更是以人体试验,长期观察科学总结得出了结论。其科研精神,科学献身精神令人敬仰。也许古代中医由于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弄清楚究竟是草药中的哪种成分在其作用,但其至少能弄清楚什么药材能治疗什么疾病。这在当时而言就是了不起的科学进步。除了草药体系之外,针灸按摩推理疗法也是古代中医的主要“外科”手段。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砭石”这种医疗工具,后来“针灸”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可谓中医滥觞。具体理论则在《黄帝内经》中加以文字化集成,成为中医界公认的最早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是对先秦时代中国医学和客观世界认知的总结,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一书侧重于理论引导,但是缺乏临床治疗技术的详细记录,记载的药方也很少,只有十三个。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是以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依据,书中记录描述了多种实际治疗手段和药方,这部著作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而这些通过按摩人体不同部位刺激内分泌或神经系统产生治疗疾病的古代中医治疗方法,同样是经过长期对治疗结果的观察、统计、实验总结而成。是科学的,有效的。因此古代中医发展到秦代就已经具有了相当于现代“医院”的规模,成体系成学说传承。秦官方就设立了“太医令”这个机构,在秦代的官职中,正式设有太医令丞,属于九卿下少府所设的六丞之一,太医令丞主管全国与宫廷之医疗事宜,下面分设侍医、医长等职,汉以后延续这个设置,是官方主导的医疗医药体系,两汉时期,医疗体制基本上都是沿用秦代的太医令丞制,太医令丞仍然作为最高行政领导,而下面医官的分工则逐渐变得细化。设有太医监、侍医、尚药监、药长等职,太医监负责监管医药工作的情况,并向太医令丞汇报。因此,对比古代中医和古代西医,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中医远比古代西医更为科学、有效、成体系、成规模、成学说。因此,互联网上总是有人用偷换概念的方式用现代西医去对比古代中医。这就好像我们用现代中医去对比古代西医一样,是相当不客观的。那么我们经常说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如果我们只有祖先创造的辉煌过去是无法支撑文明自信的。到了现代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尤其是显微镜的发明之后,现代西医取得了爆发式的发展和完善,也建立起了一套基于现代科学认知的理论体系和学科,那么现代中医同样也需要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缺乏的是现代化的全新理论解释,而不是现代化的医疗工具。还有人对我说:“你看西医拥有许多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而中医却没有。”但这种说话是完全错误的。首先,物理学、化学、现代生物学是人类文明在近代发展起来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即可以为西医所用,也可以为中医所用。医疗工具本身并不区分中医还是西医。因此要区分现代中医和现代西医之间的优劣就必须也要把现代中医和现代西医做一个客观的对比。现代西医已经抛弃了“食尸疗法”“驱魔仪式”“静脉放血涂抹大便疗法”等糟粕,现代中医也早就摒弃了“人血馒头”“炼丹术”等糟粕。但现代西医和现代中医之间的理论区别依然十分巨大。而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了两大理论体系的互相碰撞。客观地说,在外科领域和人体可视的有机领域,现代西医取得的技术进步和效果更好,但在治疗疾病的理念和药理运用上,现代中医却远超现代西医。在外科上现代西医是以精细手术为理念,而现代中医也并不排斥精细手术。可是在治疗理念上现代中医却与现代西医截然不同。现代西医在外科领域讲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现代在中医则讲究把人体视为以个整体精密体系来对待,找出真正病根所在,并加以治疗。二:中医的理念和西医有何区别?举一个例子。如果把人体看成一辆汽车,那么现代西医的理念就是,只要检测出是发动机出了问题,就修理或更换发动机就行了。数百年来现代西医的完善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但这一体系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整体性。例如,修理汽车的师傅都知道,如果是一辆汽车的底盘不正有了偏差,就可能经常造成发动机异常磨损,比正常底盘的发动机更容易出现故障,因此只更换发动机是无法根治问题的。而现代中医则认为应该把人体试做一个整体来诊断,就好像汽车的发动机出了问题不能简单地更换发动机,而是应该判断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发动机问题,如果发现是车底盘有畸变,就应该矫正底盘,然后再更换发动机,才能确保故障被真正排除。我曾经接触一个案例就是,有一个程序员朋友,有一段时间会经常性头疼,而且越来越严重。他担心自己患了脑瘤,医院对头部进行反复检查,使用了各种仪器诊断都没有发现异常。结果被现代西医诊断为“脑震荡综合后遗症”,但经几个月的治疗,他的头痛非但没有缓解,还变本加厉疼痛。医院检查后,老中医同样是运用这些现代仪器,但首先是对其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检查,最后发现其有急性关节炎,是关节的炎症影响了头部神经。经过对关节炎的治疗后,头疼症状立刻的就消失了。这就是现代中医整体性诊疗与现代西医局部诊疗之间的区别。俗话称之为:“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头疼医脚脚疼医头。”三:为什么说中药理念比西药先进?有人对我说:“再怎么说,西药也比中药成分明确、纯粹、副作用清晰。而中药成分复杂、副作用不清晰,显然中药不如西药。”但实际上,这一说法也是相当片面的。成分纯粹,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疗效好、副作用少。在外科诊疗领域现代西医和现代中医有理念之别,在药物应用领域区别则更为显著。现代西医讲究单一用药,精准对症。而现代中医讲究“君臣理念”“开方子”。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可怕后果已经广为世人所知,但现代西医的制药理念所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在抗生素这一环节上。比如现代西医发现青霉素能杀菌,于是就将其提纯制作成针剂和药丸,现代西医发现乙酰氨基酚能缓解头疼发烧,于是就将其提纯制作成针剂和药丸使用。但是这种单一线性思维对应复杂的人体疾病时往往会造成长期的破坏性作用。但现代中医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药物使用方法。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对头疼疾病的用药治疗问题上,古代的人们发现柳树皮拥有解热镇痛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古代中医还是古代西医都运用天然的柳树皮作为草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柳树皮拥有这样的功能。不同的是,古代西医直接用柳树皮熬药,而中医则将柳树皮搭配其他药材使用。到了19世纪,现代西医用化学分析发现了柳树皮中所特有的“乙酰水杨酸”成分能抑制头疼,于是就单独合成这种成分作为药物,“乙酰水杨酸”使用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然而随着阿司匹林的滥用,人们逐渐发现服用此药会造成胃疼,原来“乙酰水杨酸”除了能抑制头疼外,还有个显著的副作用就是会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疼。而现代中医则将古代中医流传下来的“方子”进行研究,找出其他药材中含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成分,并加以搭配到阿司匹林中,制成“中成药”。以起到即治疗头疼,又不会造成胃疼的目的。而这种将不同药物成分进行相生相克研究搭配,以治疗疾病的成分为主(君),以抑制副作用为辅(臣)的制药和用药理念,实际上在今天的医学界已经开始广接受。现代中医的“君臣理念”“方子”借助现代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正在焕发出新机,且不断证明现代中医的治疗和用药理念超越现代西医。除了在复方和中成药问题上,现代中医领先现代西医之外,在对药材的使用上,现代中医在对药物进行提纯和制作中成药复方药的过程中,还保留了使用传统中药材的习惯。而这同样饱受反中医者诟病。反对中医者认为只需要提取有效成分进行合成就可以治病,天然药材中的其他成分是无用的完全可以抛弃,所以传统天然药材的运用实属浪费。但这种说法也是相当幼稚的。就拿酒精来举例,喝酒的人都知道,浓度再合理、成分再纯净的食用酒精,人贪杯之后第二天早上就会头疼,喝醉后也容易呕吐。但用纯粮食酿造蒸馏出来的酒精,人喝了之后,第二天早上不容易发生头疼的现象。从化学分析来说,用木薯等生产出来的食用酒精的化学成分和用优质粮食酿造蒸馏出来的酒精化学成分是完全一样的,但产生的后果却截然不同。同样,一些保健中药材,传统中药材治疗效果远超合成产品,并非是心理作用。就拿钢材来举例。有很多特种钢材,其成分绝大多数都是钢,只有极微小的部分是由其他元素构成。但就是这一点点微小的其他元素却造成了各种钢材的属性产生出了天壤之别。有些强度很大,有些则很脆。有些拥有记忆属性,有些则相当耐磨。有些耐高温,有些则熔点低得多。钢铁如此,酒精如此,药材更是如此。很多反对中医者认为,虫草绝大部分成分与蘑菇无异,天麻于绝大部分成分洋芋无异,贝母绝大部分成分与花生类似,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养生和保健功能。这种说法就好像是在说:“粮食酒成分绝大部分与木薯食用酒精无异所以功效是一样的”。“锰钢、钨钢成分的绝大部分与铁无异,所以属性和铁块是一样的。”“航空铝材的绝大部分成分和易拉罐皮是一样的,所以性能必然差不多。”一样,是一种相当伪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和没有常识的说法。复杂成分和单一成分也许主要构成是差不多,但功效却千差万别,这在自然界是通行的法则。所以能充分认识复杂成分的不同属性,能去理解中医的复方、方子、君臣理念,才是认知事物的科学态度。至今为止,无论医疗技术有多么发达,患病本身仍然是一个痛苦的体验。中医早在《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就提出“治未病”的观点,“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与西医关于人体免疫力的在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的作用理念不谋而合。除了治疗疾病之外,预防疾病的理念也是中医率先提出来,现代中医加以继承和发扬。现代人日常维护健康的手段无非体育锻炼、完善营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定期检查等等。古代中医对于保健这一块的建议和措施更是蔚为大观,马王堆汉墓出土过《引导图》,里面提供了四十余种健身运动姿势,民间传说名医华佗发明了“五禽戏”这种和现代体操锻炼理念一致的健身方式,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跟今天通过体育运动来健身逻辑的并不矛盾。因此现代中医其实核心价值观是将人体视作一个整体运作的系统来诊疗,现代中医指导思想下的现代中药是把药物的相生相克的成分很好地调配在一起,形成复方药,中成药,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病救人之功效。并且始终倡导预防疾病,养生,调理,对环境、食物、乃至心态对人体的影响都有其自成系统的理念。因此,我们既要吸纳人类在近代科学研究中所发明的各种科学仪器,以及对疾病远离的科学认知,又要发扬好中医的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和诊疗理念。中医为本,科技为辅。中医为理念,科技为工具。只有这样,才是人类医学文明进步的正途。

作者:周小平摘自《唯梦想与时代不可辜负》

人民日报:中医“脚”不应穿西医“鞋”

作者/王君平

鞋子不合脚,需要换的是鞋,而不是给脚动手术。只有为中医量身打造合脚的“鞋”,中医的脚步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日前,一位医学专家说:“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质疑中医科学性的声音由来已久。近代以来,西方的船坚炮利让很多中国人失掉文化自信,“骂中医”一度成为一种时髦。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中医不科学”的帽子很难摘掉。于是,尽管许多人并不反对中医,但是希望用“科学”来改造中医,认为科学化的中医更安全有效。但是,在现实中,科学化中医变成了中医西化。在某些人眼里,“不科学”的中医需要科学的西医来验证,中药的有效性需要按西药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有一技之长、会看病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证;而有的接受院校教育、拿到行医资格证的毕业生却不会看病。中药院内制剂要经过动物实验、药毒药理多项验证,“中药西管”逼退了许多“灵丹妙药”。按照现在的申报注册要求,每一个剂型算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做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这相当于把院内制剂作为一种新药去开发。由于投入高、回报低,医院只好选择放弃使用院内制剂。其实,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思维方式,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用来治疗肺炎的麻杏石甘汤,并不像西药一样,汤药中并没有杀死肺炎病毒的成分。中医治疗原理是“坚盾”,提升人自身的免疫力。西医的治疗原理是“利矛”,凭借药物或手术等各种方法,将侵入人体内的病毒斩尽杀绝,除恶务尽。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医,中医永远说不清、道不明。以红花油为例,它有1万多种成分,而现代手段只能讲清楚多种。中医西医各有优劣、各有千秋,如果用现代科学改造中医,反而害了中医。“不科学”的中医在西医的发祥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医在美国是以洋中医为主,来自中国的中医师不足5%。美国为复方制剂审批亮出绿灯,复方丹参滴丸进入三期临床试验,进入美国只有一步之遥。丹参药材标准被纳入美国药典,三七等5个品种被纳入欧洲药典。目前我国中医药界10余项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国际高度认可,《英国心脏病杂志》曾评论“中草药为心衰治疗带来新希望”。中医在外国人眼中,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5554.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