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女,19岁,山西财院学生。年6月3日,医院作下颈上胸MRI检查,见“C5—13水平脊髓占位病变,N胶质瘤(MRl#)”专家会诊认为,手术风险大,难根治,易复发,费用高,建议转中医诊治。
询知颈项强痛,脊柱向右侧弯,转侧困难,斜颈,已6年。左肩背沉困重痛,四肢无力,左下肢肌萎缩,双下肢进行性麻木,近半年已不知痛痒。左腿环跳穴及足跟部电击样阵痛,一日数发,步态蹒跚、倾侧,已休学2个月。
面色皓白无华,气怯神倦,头目昏眩,瑟缩畏寒,六脉沉迟细涩,舌淡胖有齿痕。
考病在脊椎,属督脉为病。督乃诸阳之会,非寒邪不能干犯。患者禀赋素虚,嗜食生冷,卧室靠窗,夜卧当风,夏日入睡,不关电扇。脾失健运,正气先虚,痰湿内生,经期不避生冷,瘀血内阻,寒伤督脉,真阳失运,日久湿痰死血,阻塞经脉,成为有形症积。且每逢经期,诸症加剧。可证寒邪已由表入里,由督入任,深入血分。腰困如折,肾气已伤,奇经八脉所辖区域俱见病象,且属沉寒痼冷顽症。
本病已非攻癌夺命汤适应症,当作变通,留基础方,去一切苦寒解毒之品。重用生芪补大气,益气运血,温通督脉;以麻附细汤深入少阴,透发伏寒,兼开太阳之表,引邪外透;重用葛根之专理颈项,通督达脊;更加活血化瘀,虫类搜剔,化痰软坚,消磨化积之品,攻补兼施:
1.生芪克,葛根90克,麻黄15克(先煎去沫),附子30克,细辛20克,漂海藻、生甘草、生半夏、云苓各30克,白芍、川芎各30克,白芥子(炒研)、桃仁、红花、僵蚕、地龙、两头尖、子蜂房、天南星、高丽参(另炖)、灵脂各10克,鲜生姜30克,大枣12枚。加冷水毫升,文火煮取毫升,3次分服,5剂。
2.全虫尾15克,大蜈蚣20条,川贝、土元、炮甲珠各30克,麝香2克,共研细粉,分作15包,l包/次,3次/日,随中药服。
3.夏枯草克,依法熬膏,10毫升/次,3次/日。
至7月10日,药进5剂,每服皆得畅汗,伏邪外透,颈项肩背沉困感遂去大半,脉转沉滑,舌尖微赤,阴症有转阳之机,大是佳兆。上方去麻黄,加大贝、元参、牡蛎、鹿角霜、丹参各30克,余药不变,连服40剂。
至8月22日,服药47剂,诸证已去十之七八,下肢感觉渐复。山医一院神经外科MRI复查:“C6-T4脊髓占位病变与原片比较,未见明显变化。”症情基本得到控制。
拟扶正消瘤,丸方缓图:
花旗参、高丽参、五灵脂、大三七、三棱、莪术、葛根、炮甲珠、子蜂房、两头尖、花蕊石、全虫尾各60克,大蜈蚣条,土元60克,牡蛎粉、元参、真川贝各克,蛇舌草、杭白芍各克。上药共研细粉,以夏枯草克,熬膏,加炼蜜为丸重15克。每次1丸,3次/日。汤剂去细辛、赤芍加通补肾督药巴戟、补骨脂各30克,狗脊15克。每旬服7剂。
至10月6日,又服30剂,症状消失,食纳精神,胜于病前,带药恢复学业。
汤剂加化铁丸(楮实子30克,威灵仙10克)川断15克,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各20克,温养肝肾,攻坚化积,每旬服3剂。
10月30日追访,山医一院神经外科MRI与8月22日原片比较,专家会诊认为有三点不同:
1.原病灶周围有模糊阴影,此次已消失,边界清楚,结合临床症状消失,推测脊髓腔内之瘤体,已逐渐消溶,神经压迫症状解除
;
2.原脊柱向右侧弯,此次已恢复正常,斜颈已愈;
3.查体,患肢肌萎缩已恢复如初。
年1月17日追访,平稳向愈,6年来痛经痼疾亦愈。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考试成绩优秀。中药服完,改服培元固本散变方,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先天,重建免疫屏障,加柚柑虫节克,以彻底破坏异常细胞核,防止复发。
大三七、鳖甲胶、琥珀、川贝、粉葛根、夏枯草膏、虫节、高丽参、灵脂各克,赤芝孢子粉、炮甲珠、子蜂房、土元、守宫、血竭、藏红花、全虫尾各50克,大蜈蚣条,全河车2具,坎气60克。共研细粉,装胶囊,每服6粒,2次/日。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编辑:于清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