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已冷,寒潮来袭,北方的第一场降雪已至,南方也大幅度降温,帕金森病的冬天也来临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但近年来30~40岁起病的患者也屡见不鲜。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静止性震颤要警惕
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会想到“手抖”。然而帕金森病并不只是表现为手抖,主要有三类表现:
1、运动徐缓
患者运动启动困难和速度减慢,表现有如坐下后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解系鞋带和纽扣、穿脱鞋袜或裤子、剃须、洗脸及刷牙等动作都有困难。
2、静止性震颤
帕金森病的早期震颤主要表现为静止状态时出现,做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情绪激动使之加重,睡眠时完全停止。强烈的意志和主观努力可暂时抑制震颤,但过后有加剧趋势。
3、僵直
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膝关节均略为弯曲。
如果发现有以上这些表现,那么就要警惕了,医院做排查。
天气寒冷病情易加重
冬天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好发的时节,同时也是帕金森病人的严寒。此时病人原本得到控制的震颤和强直又会复现,有些病人还会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现象。
夏天,天气温暖,僵硬的肌肉相应会松弛,强直没有那么明显,而秋冬时节的气温降低使得患者的肌肉更加僵硬,运动症状又会有所加重。有些病人的症状加重是暂时的,可以季节性适当增加多巴类制剂,来年春天暖和后可以恢复原来用量,不要因为担心药物增量勉强度日。同时,患者可以通过一些保健方法来缓解症状,因此在秋冬季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配合做好。
1
注意事项一:环境要温暖
秋冬时节衣物增加较多,老年人对寒冷比较敏感,包裹严实,药效过后,原本厚重的衣服无疑成了沉重的包袱,帕金森病患者会感到明显压迫感。因此,温暖的环境是比较适合帕金森病人的,空调和暖气都能让病人在家中活动更便利和舒适。
2
注意事项二:积极运动锻炼
虽然说帕金森病人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中,但并不鼓励病人整个冬季一直处于家居环境,适当的活动还是非常需要的,对症状改善有莫大好处。
此时,可以将外出活动时间适当延后,日出后和黄昏前完成日常锻炼。如果气候不允许,如雨雪天气,那么可以至室内健身房参加运动锻炼。
3
注意事项三:雨雪天更要防跌倒
帕金森病人的平衡和步态障碍是导致中晚期卧床的重要原因。在秋冬季,由于着装厚实,对于帕金森病人来说活动起来更为不便,此时更要注意防跌。尤其是遇到雨雪天,如果要外出更需谨慎,做好防跌倒措施。建议患者如果需要外出,尽量在家人陪伴下或者有助行工具辅助下出行,以免意外发生。
4
注意事项四:多摄入水果防便秘
冬季,蔬菜品种有所减少,而帕金森病人的便秘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此时多摄入水果作为补充,对于促进肠道蠕动有帮助。
另外,对于帕金森病人而言,适时适度调节治疗措施和康复手段,对于疾病防治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都有很大好处。
药物治疗蜜月期过后怎么办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病早期一般对多巴胺能类药物(美多巴、息宁等)敏感,开始时小剂量即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药效逐渐减退,控制症状所需的剂量不断增加,药物副作用随之逐渐显现,药物治疗的“蜜月期”一般在3~5年后逐渐褪去。患者每次口服药物后症状缓解的时间越来越短,出现“剂末现象”,有时患者症状出现突然地缓解和加重即“开关现象”,或者不吃药时身体僵硬不能动,服药后就出现难以控制的肢体乱动,即“异动现象”,药物疗效减退及其药物副作用往往让帕金森病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这些药物疗效减退后的帕金森病患者,难道就坐以待毙了吗?科技的发展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改善这些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表明,对于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和出现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适合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并不复杂,首先将直径1.3mm的电极精确植入脑内相关神经核团,然后通过延伸导线经皮下隧道与埋置于锁骨下皮下的脉冲发生器相连接,脉冲发生器不断地发送微弱电脉冲,刺激相关神经核团,使神经电网络活动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目的。它具有微创、可调、可逆、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和出现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患者。
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配合最佳药物治疗(BMT)的帕金森病患者两年后疾病相关的生活质量平均提升了26%;而仅使用BMT治疗的患者反而降低了1%。在长期运动并发症方面,接受DBS疗法的患者生活质量6个月时相比基线改善了20%;而仅接受BMT疗法的则没有改善。两年期内,接受了DBS和BMT疗法的患者85%在临床方面有显著改善,而仅接受BMT疗法的群组只有36%。仅接受BMT疗法组的30%患者24个月后病情恶化,而接受DBS疗法组仅2%的患者病情恶化。研究同时也发现,接受DBS疗法两年后,有61%患者的左旋多巴诱发的并发症得到改善,包括异动症和运动波动;而仅接受BMT疗法组,有13%的患者情况恶化了。
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显示DBS是目前药物疗效减退后的帕金森病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最佳选择。
专家简介
胡杰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组副组长,医院神经外科静安分院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神经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诊治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抽动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梅杰(Meige)综合征、脊髓或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残/幻肢痛、各种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血管瘤等)、脊髓肿瘤(椎管内外神经鞘瘤、髓内肿瘤等)、颅脑外伤等神经外科疑难杂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