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级外科学(神外)专业博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读博感言求学问路,兢兢业业,磕磕绊绊,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科研,让我学会思考,让我能够解读,起于此,而不止于此。论文题目基于定量影像分析的脑胶质瘤生物特征与生存预后研究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目前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中,磁共振成像仅用来粗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这种基于经验的定性临床推测缺乏可靠的统计学证据,使其结论不易被推广应用。本研究选用临床常用磁共振序列,对不同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的脑胶质瘤影像学特点深入发掘,从而揭示磁共振影像表现背后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采集脑胶质瘤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提取肿瘤内部和肿瘤周围每一个体素的信号特征,通过定量影像学回归模型计算,分析脑胶质瘤影像学特征与1)癫痫易感性,2)分子标记物表达水平,3)患者生存时间等三方面的相关性。这三方面分别代表脑胶质瘤临床症状、分子机制和生存预后的关键问题。
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点1:研究绘制低级别胶质瘤继发性癫痫全脑风险图谱,国际上首次将肿瘤占位与癫痫发生的空间对应关系从脑区水平精确至体素(毫米)水平。应用该图谱可以个体化地预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癫痫发生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神经肿瘤领域顶级期刊Neuro-oncology(IF5.)。主要创新点2:发现脑胶质瘤起源过程的遗传学改变可能存在解剖学特异性,肿瘤位置、边缘光滑程度等影像学特征和胶质瘤某些特定的分子标记物表达水平有关。这一结论首次从影像学角度,支持了肿瘤发生位置可能与其分子遗传学背景相关。本部分研究成果共发表SCI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23.6分。主要结果发表在神经影像学领域权威期刊《北美神经放射学(AJNR)》(IF3.),被选作当期编辑重点推荐文章,并获得了杂志编委会评选的年度最佳原创性研究LucienLevy提名奖(全球共7项)。主要创新点3:研究通过定量影像学分析,确定了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肿瘤磁共振增强特征与肿瘤切除程度、分子标记物状态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提示,影像形态学特征和肿瘤遗传学特点之间存在联系,联合这两种特征能够更为准确的预测患者预后。本部分研究成果共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19.2分;主要结果发表在国际神经肿瘤领域顶级期刊Neuro-oncology(IF5.)。代表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累计影响因子61.分:[1]WangY.,QianT.,YouG.,PengX.,ChenC.,YouY.,YaoK.,WuC.,MaJ.,ShaZ.,WangS.,andJiangT.,Localizingseizure-susceptiblebrainregionsassociatedwithlow-gradegliomasusingvoxel-basedlesion-symptommapping.NeuroOncol,.17(2):-8.[2]WangK.,WangY.,FanX.,WangJ.,LiG.,MaJ.,MaJ.,JiangT.,andDaiJ.,Radiologicalfeatures白癜风会诊活动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