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军界有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军医,他是全军乃至全国神经外科方面的顶尖专家,中央军委授予他少将军衔。
他名叫秦尚振,是从长阳大山走出去的一位峡江骄子。
“我只是万千医者中的一分子,干的都是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今年61岁的秦尚振享受军队特殊人才岗位津贴、国务院政府津贴,拥有数十个专业技术头衔,但他始终保持着三峡儿女的朴实和谦逊。他现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广州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他在脑深部肿瘤、颅内动脉瘤及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土家的儿子
秦尚振的老家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他从参军到成为著名的军医,是机遇和汗水交融的结晶。
打小学习优异的秦尚振,年初中毕业,推荐选拔到当时宜昌地区的重点中学——宜昌二中。由于学校文革串联,他直到次年1月才收到入学的通知,那时他已到县农机厂当了工人。
被动地错过一次人生机遇,年他应征入伍。参军之初,他是铁道兵,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因为表现出色,被挑选为卫生员,从此与医结缘。年,他考取第四军医大学,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上天有意考验,组织安排他搞行政,但他一心想搞专业,经积极争取,年他调到北京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年调回武汉,在这里找到了成功的平台,遇到了恩师马廉亭教授、朱贤立教授。
一个土家族的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秦尚振说,父母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的父亲少年不幸,13岁那年,祖父母双亡,父亲带着幺叔艰难度日,生活的磨难造就了父亲坚毅的性格。他说,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愁眉苦脸过,父亲有句口头禅“没有过不去的坎”,父亲的厚道豁达影响着他一生。“我的母亲是一位善良而勤劳的山里女人,不过,生小妹妹那年落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后来成了肺气肿、肺心病。”秦尚振说,从记事起,母亲就一直被哮喘折磨,剧烈地咳嗽让她整夜睡不着。成年参军后,他义无反顾地走上学医之路、苦苦求索,与母亲有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救治像母亲一样的病人。
病魔的克星
秦尚振很忙,每年要做近台手术,最繁杂的一台手术曾经连续奋战21个小时,从早上8点进手术室,到次日凌晨5点才下台,最忙的一个星期,跑了三个省的五个市,做了8台手术。同时他还要带研究生。
医院就诊,需要秦尚振动刀的都不是平常手术。秦尚振出手救治的很多都是几乎已经被判了死刑的重症患者,他用手中的刀把无数的患者拉出死亡线。
4年6月的一天,一位天幕裂孔区巨大脑膜瘤患者,先后到北京、医院,请全国知名专家手术,均救治无果。患者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医院,秦尚振主刀进行了历时9个小时的显微手术,病人恢复良好,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真是医学奇迹”。
61岁的老婆婆袁某数年前出现头痛,不时发作,逐渐加重并伴四肢麻木无力,最后瘫痪在床,家人才将其抬送医院。秦尚振安排她做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其左颅颈交界区长有一个约4厘米大小的脑膜瘤。此瘤正好位于脑干延髓生命中枢,该位置被称为“医疗禁区”,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稍不注意患者就有生命危险。秦尚振艺高胆大,为患者实施开颅手术,经6个小时显微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功能逐步恢复,在家人陪同下高兴地步行出院。
很多患者及其家人送锦旗、送感谢信、网络留言等表达对他的感激和谢意,自觉地用口碑给他塑“金杯”.
仁爱的医者
行医之人,仁德为先。几十年来,秦尚振坚持以人民军医的名义诠释着呵护生命事业的神圣和尊严,不仅医高之名远播,而且仁爱之心广传。救治病人,秦尚振不仅不收病人和家属红包,而且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病人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4年,一位来自贫困地区的病人因椎管肿瘤造成双下肢瘫痪,经济特别困难,家中三兄弟30多岁均未娶妻,按医院常规要交1.5万元才能予以手术,但病人家属东挪西借才勉强筹借了元钱。秦尚振听了病人情况介绍后,非常同情,想方设法给病人节约医疗费用,破例给予实施手术治疗。病人手术后恢复良好,自己走着出院,结账时医疗费用还不到元,病人及亲属用最朴实的方式--下跪表达其内心深深的感激。“秦尚振大夫很不错,手艺高医德好,曾经两次拒绝我送他的红包。他对病人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感谢他,打心眼里敬重他!”一位患者家属如此留言。“医者,我认为医术高超是基础,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关键。我做人行医,教育学生,很重视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的培养。我总是在心底里把病人当亲人。凡事尽力,问心无愧。”秦尚振工作认真,轻名淡利。
抗灾的勇士
“只要哪里有需要,你们随时叫我!”“只要病人有事,你们随时叫我!”这是秦尚振数十年不变的行医信条。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天起,病人的一个紧急呼叫,就能把秦尚振召唤到临床一线,无论多么危险,无论刮风下雨,春寒秋凉。
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5月13日凌晨3时,已经58岁的秦尚振接到命令立即奔赴灾区,参与地震灾区最前沿的什邡市被困群众救援战斗,成为救灾医疗队年龄最大的专家。
为了和死神赛跑,5月16日秦尚振和空降兵搜救分队徒步行军三天两夜到巴蜀金河一级电站,救出6名被困群众。在灾区,他总是哪里最紧急,最危险,就先冲锋到哪里,他对身边的年轻人说:“我是老党员、老同志,你们还年轻,最危险的地方我去。”医院政委刘铁桥大校在他的《抗灾手记》中记录着秦尚振遭遇的一次险情:“58岁的秦主任背着药箱走两三步就要弯下腰往上爬,战士李方方右手划破一寸长的口子,秦主任在给他包扎时左脚悬空,一闪身倒在石块下,幸好两名战士反应快,及时扶住他,不然,会有滑下山底的危险。两次乘坐直升机,三上断头岩,救出受伤被困小时的崔昌会,香港卫视曾因此连线专访……”在灾区,他整整工作了70天,由于事迹突出,秦尚振荣立二等功,获广州军区先进个人称号。
不管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乡,在秦尚振心里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时刻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