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常州市医学会星标我们
大脑人体的“司令部”
最大的神经中枢
有多亿个神经细胞分布其间
因为神经错综复杂
功能区交错重叠
神经外科也被认为是
“外科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在毫厘之间,用一把手术刀
与威胁患者生命的死神无数次交锋
就是刘芳医者生涯的真实写照
今年9月,36岁的刘芳刚刚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他不断突破手术禁区,以精湛的技术拯救了无数患者;他致力于肿瘤精准治疗的国际化、标准化发展,引领着常州二院神经外科的飞速发展……
勇闯禁区的手术室传奇
在神经外科,颅底手术是最富挑战性的领域,衡量着一个医生的真正水平。而在这个领域,刘芳正是常州施行此类手术技艺精湛、成功率高的专家。
因为罹患巨大的颅底肿瘤——蝶骨嵴脑膜瘤,50多岁的陈老太正在失去她的视力和活动能力。找到刘芳之前,医院,这里几乎是她最后的希望。
可救治老人,对刘芳来说,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老人的肿瘤巨大,直径达6厘米,并且肿瘤供血极其丰富,包绕重要神经血管,必须设计出一套大胆缜密又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才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分离和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而在手术中,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造成患者的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挑战的是技术,考验的是勇气。早上九点,刘芳换好手术衣,走进手术室,借助神经导航和术中电生理的技术辅助,如履薄冰地一点点剥离肿瘤,“从第一刀起,到最后一刀落,都要保持着一样的精准、步调、呼吸、体力,还有心境。”最终,老人的颅底肿瘤被顺利而完整地取了出来,“而且术后很快就醒了过来,呼吸正常,意识清醒,还能动。”
6厘米直径的颅底肿瘤,8个多小时的奋战,患者的视神经压迫和行动能力在几周后逐渐恢复。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不挑战谁挑战。”刘芳这样说。
手术的背后
是他和团队为突破禁区
拯救患者所做的不懈努力
就在此前,他们还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例脑干巨大占位手术。而过去,这类手术属于神经外科领域的禁区,只有国内外少数大型医疗中心才有能力开展。
不仅如此,年1月刘芳还带领团队完成了常州第一例术中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已常规开展。
29岁的小伙子胡某近期频频犯迷糊,且两次晕厥。到二院阳湖院区就诊后,他被诊断为双侧额叶弥漫性脑胶质瘤。这是一种广泛生长的恶性肿瘤,而小胡的病变区域已经侵犯到胼胝体等中线结构。“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损伤后可能会造成患者意识丧失、失去活动能力等严重并发症。”而作为主刀医生,刘芳需要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脑功能。
这是一道“鱼与熊掌必须兼得”的必答题。
国内神经外科权威、被誉为“亚洲第一刀”的张俊廷曾经说过,虽然医学上容许有差错率,但作为医生,应追求完美,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刘芳深以为然。
他和团队决定对患者进行术中唤醒开颅手术,“手术的方式是先通过常规麻醉让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等到开颅准备工作结束后,将患者的麻醉状态减轻,让其完成一些指令,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生理刺激,精确定位脑功能区,切除肿瘤的同时再反复定位重要神经,以达到保护脑功能的目的。切除肿瘤以后,再让患者进入较深的麻醉状态。”
选择这种手术方式,至少有三个难关:一是精确定位脑功能区;二是术中唤醒后保持呼吸道畅通;三是术中唤醒后保持无痛状态。为此,刘芳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反复沟通、讨论,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了预案。
手术进行地非常顺利,术中唤醒后,小胡不但可以数数、做动作,还背起了唐诗,而且没有任何的痛苦和烦躁。对小胡来说,手术结果达到了预期,他的肿瘤得到了最大化的切除,而且并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后续,他还将接受放化疗,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有望得到很大改善。而对刘芳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一手术方式的成功开展,也标志着常州精准手术治疗颅内肿瘤进入了新的时代。
理想指路,永不停歇的追梦人
刘芳对神经外科产生无限兴趣,是在本科实习的时候。“觉得神经外科的手术特别有意思,精巧细致也很考验水平。”大脑的神秘性和外科操作的挑战性,与他骨子里的不服输碰撞出了火花,就这样,神经外科成了他终生的追求。
年,刘芳从苏州大学硕士毕业后,在常州二院神经外科做起了大夫,在单位天天值班、加班,回家继续看书、读文献到深夜。紧张、真实的临床工作让刘芳真正意识到:一名医生对病情了如指掌,是进行合理治疗的保障,同理,扎实的解剖功底,则是医生在手术中一切能力的前提。对于“危机四伏”的神经外科,更是如此。这促使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出国读博士,学习神经外科手术的精髓。
年,刘芳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留学奖学金,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医学博士,主攻颅内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让他感到震撼的,不仅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医疗技术,还有这里胶质瘤中心从临床到实验室到转化的一整套体系,“这些国际化、标准化的流程,实现了肿瘤的精准治疗。”
此外,刘芳还先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医院神经外科、医院等地深造,并得到解剖大师AntonioBernardo教授和世界著名脑血管病大师Tanikawa教授等人的亲自指导,使其显微神经外科解剖、颅内外血管搭桥等的技术和理念更加地精进成熟、与国际接轨。
理想指路,利器在手。年底,刘芳学成归来。他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相继完成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大型听神经切除术、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颞下经岩前入路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然而,刘芳认为
一个医生的成功不算真成功
只相当于围棋的局部小胜
提高整个科室的水平
才是全局完胜
目前,常州二院神经外科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荧光集成显微镜、手术导航、超声吸引刀、术中电生理、术中多普勒医院的硬件配套,为团队开展颅底手术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医院的二期建设还将提供复合手术室,引进术中DSA、CT和磁共振,届时硬件条件将与国际接轨。
年9月,常州二院与德医院神经外科共建国际颅脑肿瘤中心,借助国际顶尖平台支撑科室发展。他的目标是在未来的10年内,让科室跻身全省前列,“我相信,在医院强大的硬件设备支撑下,结合先进的手术理念和解剖能力,我们有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安全的医疗服务。”
刘芳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江苏省“”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中国抗癌学会胶质瘤青委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分会委员。擅长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疾病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年完成包括颅底肿瘤个性化入路切除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在内的神经外科手术近百例。
来源:常州市医学会、常州广播电视报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qq.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d/1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