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膜瘤,
你了解的还不够(二)
昨天,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贾栋主任为大家回答了关于脑膜瘤的相关问题,今天我们继续为患者做以解答。脑膜瘤的起因和好发部位有哪些?答:脑膜瘤大多数病例是散发的,也有部分病例是家族性的。头皮接受过射线照射的患者患脑膜瘤的几率更大。脑膜瘤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2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神经纤维瘤病2型基因的失活突变。
脑膜瘤多发生于静脉窦附近的蛛网膜细胞,所以这些部位也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它们常常附着于这些部位的硬脑膜上,脑膜瘤好发部位有额顶叶上矢状窦旁、蝶骨嵴、嗅沟、外侧裂、大脑镰及桥脑小脑角等。肿瘤一般是圆形的,血供丰富,基底位于硬脑膜上。
脑膜瘤一般临床上怎么诊断?答:在过去先进的影像设备(CT、MRI等)没有普及时,脑膜瘤往往长得很大时才被发现。那时候,脑膜瘤只有在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或者穿透颅骨形成可见的突起时才能得出诊断。现在,随着大量CT和MRI等的投入使用,脑膜瘤在相对较小时就可以被诊断出来。脑膜瘤在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时很容易被发现。MRI是目前筛查和确诊脑膜瘤的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CT的“骨窗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某些病例也有辅助作用。有些时候,脑血管造影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
通常情况下,是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如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开具核磁共振(MRI)检查,然后结合病人的MRI检查结果来得出脑膜瘤的诊断。现在,许多脑膜瘤患者被诊断出来常是一种“意外发现”——当患者因为不相关的症状而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患者因为车祸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颅脑外伤后行CT检查,结果被诊断出脑膜瘤。
尽管多数脑膜瘤是良性的病变,但它们也可以有恶性进展。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脑膜瘤进行如下分类:
1、良性(Ⅰ级):占90%,有内皮型、纤维型、移行型、砂砾体型和血管瘤型(侵袭性最强);
2、非典型性(Ⅱ级):占7%,有脉络膜型、透明细胞型和非典型;
3、间变/恶性(Ⅲ级):占2%,有乳头型、横纹肌型和间变型。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通常有哪些?答:小型肿瘤(直径小于50px)多不引起临床症状,常常是被偶然发现。大型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决定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
1、局灶性癫痫发作可能由于大脑半球上的脑膜瘤引起;
2、进行性的肢体乏力可能是由于额顶叶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引起;
3、侧裂周围脑膜瘤则可能引起运动、感觉、失语和癫痫等症状,具体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4、导致颅内压增高。
tangdunaowu∣唐都神外五病区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d/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