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放疗效果的因素

手术部分切除(subtotalresection,STR)非典型脑膜瘤(atypitcalmeningioma,AM)后,复发率可高达36%-83%,即使全切除(grosstotalresection,GTR)仍有9%-32%的复发率。放射治疗是复发AM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对于AM的最佳放疗方式,采取外放射治疗(externalbeamradiationtherapy,EBRT)还是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以及放疗时机和放疗后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等仍不明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SamQ.Sun等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年11月的《Neurosurgery》在线上。

术后1年内为治疗残余肿瘤所行的放疗,定义为辅助放疗,影像学上出现肿瘤进展复发,所进行的放疗定义为挽救放疗。该医疗中心的例脑膜瘤患者中,50例为开颅术后放疗的AM患者;SRS的平均剂量为18Gy,EBRT的平均剂量为54Gy。对患者密切随访,采用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筛选影响放疗后肿瘤进展的预测因子。

50例患者中,29例女性和2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59岁;44%为镰旁脑膜瘤,42%为颅底脑膜瘤。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辅助放疗32例,挽救放疗18例。21例患者(42%)接受SRS治疗,7例出现肿瘤进展;29例患者(58%)接受EBRT治疗,13例出现肿瘤进展(表1)。肿瘤体积、SRS和EBRT、辅助放疗和挽救放疗都与肿瘤进展无关;肿瘤内的自发性坏死(HR=82.3,p=0.)、栓塞性坏死(HR=15.6,p=0.03)和肿瘤细胞向脑组织侵袭(HR=3.8,p=0.)都可提高肿瘤的复发风险(表2)。SRS后肿瘤2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和88%,而EBRT后肿瘤2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为71%和69%,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提示,肿瘤2年和5年的局部控制率,在肿瘤内有自发性坏死者为76%和92%;在肿瘤内有栓塞性坏死者为%和36%;在肿瘤内无组织坏死者为73%和%(p0.)(图1、2)。

表1.50例AM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表2.AM放疗后肿瘤复发进展的预测因子。

图1.放疗后AM患者局部肿瘤控制情况。A.SRS与EBRT疗效的比较;B.在对肿瘤MRI表现、坏死和向脑组织侵袭进行匹配后,SRS与EBRT疗效的比较;C.辅助放疗与挽救放疗的比较。

图2.病理学上存在坏死组织对AM局部控制的影响。

综上所述,AM术后的放疗效果与放疗时机和放疗方式均无显著性相关,但是肿瘤内存在坏死组织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需警惕肿瘤复发。

(医院泽铭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







































你家有小兜齿儿吗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d/192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