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鞍结节脑膜瘤
起源: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鞍结节脑膜瘤的附着点在鞍结节,由蝶鞍的前上方长出。
症状:1、视力视野障碍(最常见)。2、头痛(症状出现早)。3、垂体和丘脑下部功能障碍(少见)。4、邻近结构受累(嗅觉障碍、额叶症状,动眼神经麻痹等)。5、巨大肿瘤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三联征。6、癫痫、锥体束征(少见)。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MRI)检查。
治疗:首选手术。
鉴别: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等。
二、鞍膈脑膜瘤
A:起源于鞍膈上层硬脑膜垂体柄前:视野缺损类似于鞍结节脑膜瘤但尿崩较常见。
B:起源于鞍膈上层硬膜垂体柄后:视野缺损较少见,垂体功能低下常见。
C:起源于鞍膈下层硬膜:类似于无功能垂体腺瘤。
鞍结节脑膜瘤与鞍膈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1、鞍膈脑膜瘤起源于鞍膈下方,把视神经“扛在肩膀上”,其从视神经下方进入视神经管,所以鞍膈脑膜瘤必须要打开视神经管。
2、鞍结节脑膜瘤多将视神经“坐在屁股底下”,从视神经上方钻入视神经管。
图片说明:
图例A、B、C均为鞍膈脑膜瘤
图A为脑膜瘤发源于垂体柄前上方的鞍膈。
图B为脑膜瘤发源于垂体柄后上方的鞍膈。
图C为脑膜瘤发源于垂体柄下方的鞍膈。
A和B型要与鞍结节脑膜瘤鉴别,C型要与垂体瘤鉴别。
鞍结节脑膜瘤供血主要来源于筛骨后的眼动脉,鞍膈脑膜瘤供血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眼段。
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图文:张诚
编辑:罗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l/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