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手术室,里里外外总关情

背景:手术室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在这个令人心生恐惧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特殊场所,医患都有着怎样的情感体验?针对手术室里外病人及家属的“特殊心境”,医院以及医生又能做些什么?“我们和你在一起”

我当医生近10年,曾多次进入手术室。每次给病人做手术,必然都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走进手术室时不慌不忙,只需按照手术步骤,消毒、铺巾,等候麻醉、做手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也没有多大的慌乱。但有一次进手术室,却别有一番滋味。

那是年11月30日,我妻子已经待产3天,宫缩时强时弱。那天下午5时多,羊水已破,渐变浑浊,但仍看不到顺产的迹象。产科主任当即决定行剖宫产手术。作为医生,我知道手术风险肯定是有的,但不及时手术,风险更大。

我签完字后,麻醉师把我妻子接到了手术室。在手术室外等候时,我不停地来回走动,心里总有种莫名的担心和牵挂。尽管我知道,剖宫产是个很常规的手术;我也明白,这次是产科主任亲自上台,但手术毕竟是手术啊。平时遇事颇为淡定的我,竟然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那一刻,我的心极为慌乱,即便是我自己在手术室里抢救急诊病人,似乎也不曾有过这份紧张。那是一种笼罩全身的焦急和恐惧,令人喘不过气来。

实在等不下去了!随后,我从医生通道进入手术室,像平常做手术那样换上了工作服,来到妻子接受手术的手术间。按规定,家属是不能进手术室的,我算是“走后门”溜了进去。

我进入手术间的时候,麻醉已经完毕。因为是硬膜外腰麻,妻子依然清醒。我来到她身边,看到她的眼睛忽地一亮。我马上握住她的左手,轻声说:“有我在!”整个手术过程,我全程“陪同”,见证了孩子诞生的每一个细节。直到看到医生缝完切口,我那颗怦怦跳动的心才慢慢平复下来。这时一看,才过去40分钟,我竟然觉得是那样漫长。

虽说现在我已经离开医院,但那次进手术室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启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手术本身对病人而言就是一次创伤,是我们“两害权衡取其轻”的博弈。同时对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冲击,必定会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反应,就是再理性的人,都避免不了紧张和焦虑。病了,必须手术时,人们无法规避,但针对病人及家属的“特殊心境”,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和安慰,降低手术这一“特殊事件”可能带来的创伤和打击呢?

我认为,创造温馨的手术环境、增加手术室的人文氛围、缓解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手术室的环境要尽量“去白色化”。手术间的布置不一定千篇一律,尤其是经常做剖宫产手术的手术间,可以用有生命力的绿色、温馨的粉红色等暖色为主要基调,适当缓解病人情绪。

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和需要,适当播放一些音乐,如病人没有特别的要求,舒缓的轻音乐便是一个好选择。

第三,如有可能,在病人被推进隔离区后,无论是术前等候、打针,还是麻醉或开始手术,都应有人陪同。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如能握住病人的手,将传递一个强烈的积极信号:“别怕,我们和你在一起!”这绝不是简单几句话能代替的。

很多时候,我们安慰别人时总爱说“没什么,想开些”或是“不要怕,会好的”,其实不是当事人,是无法感知和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和情绪的。苍白无力的语言帮助不了别人,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让人生厌,甚至更觉心凉。就像手术前,再多的语言也抵不上一次温暖的握手。

我现在还记得爱人生完孩子后说的那句话:“握手的那一刻,我不那么怕了,因为知道你就在我身边!”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魏忠涛)

住院医在现场

当人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紧张和恐惧感。这是人的本能。而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他不仅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有一种不知手术结果会怎样的忐忑,所以那种紧张和恐惧感会成倍扩大。而且,手术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的要求往往会裸体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身边布满了从没见过的冰冷的仪器设备,对自己将被如何“处置”更是没了底。

怎样帮助手术患者缓解这种情绪,让他们放松自己,是医护人员要做好的一门功课。我认为,让住院医陪患者进手术室就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患者入院后,第一个接触的就是住院医。可以说,手术之前患者最熟悉的医生就是住院医。有一个熟悉的人陪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人就不会那么紧张和恐惧。在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麻醉之前,住院医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可以跟他拉拉家常,解释患者所不了解的手术准备工作。发现特别紧张的患者,住院医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拉拉他的手、摸摸他的额头。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

还记得我刚进入临床工作时,老主任会在每天的晨会上强调同一句话:“手术时,住院医一定要陪着患者进去,并做好术前的思想准备工作。”刚开始我并不以为然,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

一位60多岁的女性直肠癌患者被护士接进手术室后,就开始浑身发抖,不停地东张西望,像是在找什么东西。护士问她:“你找什么?”她说:“你们这些人,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我要找陈大夫!”护士告诉她,我还没来得及进手术室。这位患者听说,就开始不停地要求:“找她、找她!”而且,她的身体一直都在不停地发抖。

护士来找我说明了情况,我跟着她一起进入手术室,走到那位患者跟前,摸了一下她的额头,说:“我来了,你有事吗?”那位患者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她说:“这些大夫我一个都不认识,你别走!”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她舒了口气,身体也不发抖了,很快安静下来。

这件事后,我真正意识到老主任为什么要强调住院医陪患者进手术室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一直坚持着这一做法。在我升为高年资医师后,也要求住院医坚持这样做。我认为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它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减轻其恐惧,平复其心情,还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因为手术麻醉开始时,患者高度紧张,很多突发的情况都可以在这个阶段出现。一旦出现,如果住院医在现场,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快。因为住院医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能帮助麻醉师很快作出判断,顺利进行救治。

(山东医院陈军)

手术室门口的邂逅

手术结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之能应……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患者返回病房……

透过更衣室的窗户,我看到街上的路灯已经亮起了。“母亲的药只好明天再买了。是买泰嘉还是合心爽?记不清了。好像倍他乐克也不多了。晚上可别忘记给儿子检查英语作业。还有,今天4台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要考虑明天择期手术的麻醉计划……”我一边想着一边走出手术室。

“大夫,大夫!”耳边传来急切的呼唤,我转身应答。“大夫,我知道你是手术室里边的。”我停住脚步,只见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站在我跟前,左手还领着一个七八岁样子的女孩。“大夫,刚才你交待签字的时候,我就在你旁边。”老人继续说道。我想起来了。刚才给宫外孕患者的家属签字时,旁边好像是有这么个老人。

“阿姨,您有事吗?”我赶紧问。“哎,我孙子进去两个多小时了。你看看,怎么还是麻醉开始呢?手术还没开始吗?”我抬起头,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家属等候区的大屏幕上,第五手术间只是显示了麻醉开始时间,到现在已经两个多小时了。

“哦,阿姨,电脑连接可能出了问题。这样的问题以前也出现过,没事的!”我根据经验作答。“大夫,你能不能帮我问问?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呢!”“阿姨,手术室里禁止使用手机。这应该就是电脑连接有问题,没能显示手术时间。”“大兄弟、大兄弟!你……”老人嘴里嗫嚅着,急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大兄弟……”从医这些年,我很少听到有人对大夫这样称呼。我仔细看了看面前这位老者,头发已经白了许多,微微有些驼背,领着的小女孩显得怯生生的,很典型,就是子女外出打工、老人帮忙带孩子的留守家庭。

“大兄弟!”我不由自主地重复了一遍。选择学医以后,人们给的称谓有多种,但这次,我居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从心底向外翻涌着。从老人的神态表情,我读懂了她想说什么。家里没有人拿主意,赶上孩子生病的老人心里啥滋味可想而知。“阿姨,您别着急!我这就去手术室看看。您等着,我现在就进去。”

我心里想着那句“大兄弟”,略显疲惫的步伐瞬间轻盈了许多,径直走向了手术室。

(医院刘志杰)

手术室外的守护者需要守护

我父亲由于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到手术室打封闭。尽管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小手术,但我们兄弟几人还是非常担心。父亲已经79岁了,真不知道他能否渡过这一关。在父亲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瞬间,我故作镇静,握住父亲的手,叮嘱父亲不要紧张,自己却紧张得要命……突然,手术室的大门打开了,家属蜂拥而上。我也趁门开的那一瞬间,抬头向里面张望。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的护士,她并不认识我,却已经看出了我的紧张。她问我:“你是等哪一位病人?我给你看一下好吗?”我把父亲的名字告诉了她。几分钟后,她出来告诉我:“病人现在一切正常,手术顺利,很快就完成了。”我听后,连声道谢,悬着的那颗心总算平静了一些。——山东潍坊李爱国

我做心脏手术时一点也不紧张。被推上手术台了,我还在和护士开玩笑。倒是我妻子非常紧张,因为医生刚刚跟她做了术前沟通,那么多的风险和意外,哪一个都足以致人于死命。妻子被吓得在背地里掉眼泪,甚至一度要求不做手术。

术前将手术风险提前告知患者家属,一方面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医生合法规避风险的需要,这些都可以理解。但这个告知的过程和方式还应该更人性化、更艺术一点,不要把巨大的压力让患者家属单方面来扛。与此同时,要是有具备医学背景的志愿者在患者接受手术时对家属进行讲解和抚慰,既让他们了解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又让他们不至于丧失信心就更好了。——江苏淮安王春生

父亲年近八旬,做的又是脑膜瘤手术,高龄患者做开颅手术,不用医生交代,我也知道风险很大。手术过程中,对从手术室门口出入的医护人员,我都会投以询问的目光,想从他们的眼神和言谈中知道父亲的信息。再看其他家属,有的焦急踱步,有的低声交谈,有的眉头紧蹙,我知道他们与我怀着同样的心情。

其实20年前,医院的手术室护士,每天进进出出这扇门不知多少次,忙着接送患者、配台手术。那时的我很年轻,最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l/65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