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医院MRI脑膜瘤MRI表现

现病史因间断性头晕10个月,行走不稳1个月入院。

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检查(图1-6):左侧枕部小脑幕周围可见类椭圆形异常信号,以小脑幕下为主,宽基底与脑膜相连,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略有强化,病变挤压邻近脑组织、脑干、四脑室,并可见片状水肿信号。三脑室、双侧侧脑室略扩张,前后角圆钝,可见对称分布的片状长T1长T2信号,中线结构居中。

脑膜瘤诊断要点:

①脑膜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②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③定位于脑外非常重要,主要依据: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周围见脑脊液环绕,皮质塌陷;④病灶密度均匀,一般在CT图像上呈稍高密度,出血、坏死少见,钙化常见,周围骨质常见增生性改变;MR平扫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虽然脑膜瘤常为偶然发现,但大多数可通过临床症状鉴别。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而蛛网膜覆盖了整个神经轴。因此,尽管大多数病变于颅内发现,病变也可发生在整个神经系统。实际上,90%脑膜瘤位于幕上,其余发生在后颅窝或脊髓。脑膜瘤有几种常见的发生部位(尽管仅发生于脑室系统很罕见),临床表现可随特定部位而变化,下图为发生在硬脊膜上的脑膜瘤。

虽然脑膜瘤可发生在脊髓所有水平,但约80%位于胸段。这些脑膜瘤常表现出脊髓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渐进式步态和感觉障碍,并伴有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表现。鉴别诊断应该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转移瘤。上图显示的是三例不同患者的增强MRI扫描T1WI矢状位图像。从左至右,脑膜瘤分别位于C7-T1,T5-6和T10-11。影像学特点可以帮助鉴别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神经鞘瘤很少位于脊髓后,常常伴有神经孔扩大。脑膜瘤更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硬脑膜附着。脑膜瘤在颅内的第二大常见位置是蝶骨嵴,具体又可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蝶骨翼脑膜瘤。内侧蝶骨翼肿瘤可累及视神经和颈动脉。下图中看到的T1WI轴位、矢状位MRI图像显示是一例左蝶骨翼脑膜瘤。

讨论

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为颅内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占颅内肿瘤的15%~24%,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成人常见,男女之比为1:2。脑膜瘤的基本影像学表现是肿瘤位于脑实质外及肿瘤的密度变化。肿瘤边界清晰,质地较硬,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粒细胞,基本上是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广基征",与硬膜呈钝角,尤其是扁平型脑膜瘤表现尤为明显;肿瘤附着处邻近颅骨增生、侵蚀及破坏,一般以骨质增厚常见,是CT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征象,邻近脑实质发生水肿,这可能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窦有关。脑膜瘤基本上有完整包膜,肿瘤与脑实质界面清楚,包膜由纤维组织及神经胶质组成,内包含供血血管、薄层脑脊液及软脑膜,使得肿瘤边缘在T1WI上呈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构成了脑膜瘤的特征性的MRI表现。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数混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代表瘤内坏死或囊变;瘤内可有钙化,钙化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呈斑点状或弧形,也可瘤体均匀钙化;瘤周可见低密度,为瘤周水肿造成,也可为扩大的蛛网膜下腔、白质脱髓鞘及局部脑软化造成;增强扫描瘤体均匀一致的中等或显著强化,CT值平均升高30HU以上,边界锐利。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脑膜瘤为富血管肿瘤,血供丰富,T2WI肿瘤内部或周边常显示有异常的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表现明显的异常强化。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l/712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