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肿瘤的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乍一听这个词,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肿瘤,继而惊慌失措,实则不然,大可不必谈瘤色变。此瘤非彼瘤,海绵状血管瘤又名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的脑血管病,在血管造影检查时,常无异常血管团发现,因而不容易发现,常会漏诊。

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态如下图所示,微观下病变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会缺失(正常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正常且能发挥正常功能),肉眼下海绵状血管瘤像个血管球,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出血,核磁共振上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呈现高低混杂信号(有黑有白),周边为环形低信号(一圈黑色)。

微观下肉眼下影像上

看完图片您可能会有这种疑问:肉眼下像血管球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不是特别容易出血呢?有研究表明,偶然发现的海绵状血管瘤5年内首次出血的风险是非常低的,仅为3.8%,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年内再次出血的风险会明显增高,达18.4%。此外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干时,其5年内首次出血的风险8%,再次出血风险可达30.8%。对于偶然发现的海绵状血管瘤,若不曾出血且无反复癫痫发作的症状,可观察暂不处理,神经外科门诊随访即可。原因有二,其一,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风险低(如上述);其二,即使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极低(低于手术风险),且80%的患者在首次出血后神经功能可恢复正常(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不会破坏脑组织,因此,出血吸收后,神经功能多会恢复正常)。有症状性出血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考虑手术治疗,因为再次出血风险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因其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严重的原因,故对偶然发现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多不建议手术治疗。对于出血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与否尚存争议,但医院来说,手术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可选项。

海绵状血管瘤的风险除了出血外,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癫痫发作。研究表明,4%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且首次发作后5年内再次发作的比例可高达94%。反复的癫痫发作对患者的智力、心理及生理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而对于癫痫发作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怀孕期间,人体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会下降,那怀孕是否会增加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风险呢?这是一个常常困扰女性患者的问题,所幸,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怀孕并不会增加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风险,女性患者大可安心。

那偶然发现的海绵状血管瘤,除了观察随访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听天由命吗?当然不是,据悉,维生素D可促进血管内皮紧密连接的形成,继而减少出血的风险,故而患者可多补充含维生素D的食物,此外,避免剧烈运动和戒酒也可减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风险。

另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目前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海绵状血管瘤是后天形成的疾病,虽然部分与遗传有关,但通过后天阻断其形成可减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已有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药物有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药物治疗也将成为海绵状血管瘤根治的治疗方式之一。

专家简介

神经外科楼林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主持工作)、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擅长各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特别是微创肿瘤切除;各种神经内镜手术(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和脑室内疾病等);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的治疗;特别是癫痫外科治疗,是省内最早癫痫外科中心负责人;擅长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脑功能区病变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微创手术,颅内动脉瘤。以及脑积水,脑出血,昏迷病患的促醒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zl/9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