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在没有内、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而出现振铃或嗡嗡声,发生率约15%。通常在几秒或几分钟内自行解除,但对睡眠、情绪和注意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有研究显示,特发性耳鸣的中枢机制与皮层、皮层下听觉区和非听觉区的过度激活有关,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断和治疗往往是医生根据经验进行。特定频率(低频≤1Hz或高频≥5Hz)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可降低或增加神经活性。以往有研究表明,原发性和继发性耳鸣的神经激活状况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基于此,一篇发表在《WorldJournalofClinicalCases》上的研究,对慢性特发性耳鸣(IT)患者使用rTMS后神经代谢活动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2名受试者,包括11名IT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者。两组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如下表1。表1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在IT患者的左侧颞顶叶皮质(脑电图电极位置T3和P3之间的中点)进行rTMS(1Hz,90%的运动阈值,30min,个脉冲/天,连续10天)。为减少噪音和限制头部运动,参与者均配戴耳塞和抱着泡沫支撑架。所有受试者均在基线和治疗后通过耳鸣障碍量表(THI)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神经代谢活性。用统计参数映射和Gretna软件对数据预处理,对于每位患者,基于解剖自动标记(AAL)模型提取了90个感兴趣的脑区(ROIs),并分析ROIs与TH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2.1IT患者的神经代谢活动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患者左额叶中回(MFG)、右颞下回(ITG)、右海马旁回(PHG)、右海马、右额叶下回(IFG)和直肌回的神经活动明显增强(见表2)。表2IT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变化脑区与治疗前基线相比,IT患者rTMS干预后的THI(t=1.,P=0..05)和VAS评分(t=0.00,P=1.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ET-CT显示治疗后IT患者的左中央后回和左颞下回(ITG)活动减少,右PHG、右颞上回(STG)、右额叶上回(SFG)、前岛叶、左顶叶下叶(IPL)和左中央前回活动增强(见图1、图2和表3)。图1IT患者神经活动变化情况(红色表示活动增加,绿色表示活动减少)
图2体积渲染和统计参数映射矩阵
表3特发性耳鸣患者rTMS治疗前后的变化脑区2.2临床结果参数与神经活动的关系在IT患者中,右海马旁回(PHG)和右额叶上回(SFG)的ROI与THI评分呈正相关(r=0.,P=0..05;r=0.,P=0..05)(见图2)。小结研究结果提示,1HzrTMS刺激左颞顶叶交界处(TPJ),慢性耳鸣患者的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表明TMS单独刺激左TPJ可能不足以有效治疗慢性特发性耳鸣,这种想法可能不够正确。经rTMS治疗后,IT患者的听觉系统、非听觉系统和边缘系统的活动增加,而仅在靶区活动减少,故对于慢性耳鸣患者,听觉和非听觉系统的多靶点治疗可能成为rTMS治疗的最佳选择。可实现双部位治疗的MagTD系列磁场刺激仪讨论本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患者的激活区为右侧ITG、右侧PHG、右侧海马、直肌回、右侧IFG和左侧MFG,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耳鸣患者特异性激活的区域。而低频rTMS可降低了靶点皮层的激活,是IT患者有前途的一种治疗方法。但低频rTMS除了抑制靶皮层激活,还引起了远端非听觉大脑区域的进一步激活。可能的原因如下:一方面,这些远程效应可能在解剖上或功能上与TMS靶点有关联,从而调节了IT患者的情感、注意力和感觉方面;另一方面,靶点与刺激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单独的颞顶叶可能不是耳鸣患者rTMS治疗的理想靶点。耳鸣患者可能存在广泛的皮层变化,而无法通过单一的局部疗法进行治疗。总结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假设,对于IT患者,有效的rTMS治疗需要个体化、多靶点治疗,包括听觉和非听觉(边缘和前额叶)系统。长期症状的缓解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神经网络变化的结果。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后续还需更大的样本量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因为是研究rTMS治疗与神经活动的关系,未设置伪刺激对照组等。但无论如何,本研究为今后rTMS研究IT患者的神经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回复关键词可查看下载文献▼参考文献YingKan,WeiWang,Shu-XinZhang,HuanMa,Zhen-ChangWang,Ji-GangYang.Neuralmetabolicactivityinidiopathictinnituspatientsafter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J].WorldJournalofClinicalCases,2,7(13):-.
以上内容由依瑞德临床医学中心翻译整理,有不足之处请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详述经颅磁刺激(TMS)精准定位的必要性
依瑞德卫星会:解密TMS评估新利器
首发丨2冠状病毒病与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调控康复
TMS临床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汇总
经颅磁刺激(TMS)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lcbx/1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