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脑膜瘤与其临床预后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年版WHO神经肿瘤分类确定I级脑膜瘤为良性肿瘤,其诊断标准为有丝分裂细胞<4/10HPF,<3/10HPF为具有非典型病理学特征的脑膜瘤。此类非典型病理学特征脑膜瘤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和增加肿瘤进展和复发发生率(P/R)?良性脑膜瘤初次切除后仍有复发可能。致使肿瘤复发倾向的内在因素又是什么呢?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肿瘤放射学和分子放射科学中心的ArielE.Marciscano对年至年间例良性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表于年8月的《JournalofNeurosurgery》在线。

例良性脑膜瘤患者中,77例具有1-2项非典型病理学特征(非典型组),71例为单纯良性脑膜瘤(单纯组),随访均超过1年,中位随访时间37.5个月。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位置、肿瘤体积、既往放疗史、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病史、MIB-1指数、非典型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肿瘤切除程度、放疗方式和肿瘤P/R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KPS评分、肿瘤位置和NF2病史等无差异。30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有肿瘤P/R,22例属非典型组。具有非典型病理学特征与肿瘤P/R有显著的相关性(p=0.03),也是与MIB-1指数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1.Cox模型分析肿瘤病理学表现和治疗相关因素对肿瘤P/R时间的影响。

非典型组与单纯组患者的1年和5年实际肿瘤P/R率分别是9.6%比1.4%和30.8%比13.8%。Simpson切除等级II-V级与肿瘤P/R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根据Simpson切除等级和是否具有非典型病理学特征,作者将患者分为低危组(SimpsonI级切除)、中危组(SimpsonII–IV级切除和不伴非典型病理学特征)和高危组(SimpsonII–IV级伴非典型病理学特征),组间P/R率存在显著差异(p0.)。

图1.非典型组和单纯组患者肿瘤P/R累积发生概率。

图2.肿瘤不同切除程度的患者的肿瘤P/R累积发生概率。

图3.根据切除程度和是否具有非典型病理学特征划分的3组患者肿瘤P/R累积发生率。低危组:I级切除伴或不伴非典型病理学特征;中危组:II–IV级切除不伴非典型病理学特征;高危组:II–IV级切除伴非典型病理学特征。

表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切除等级、非典型病理学特征和MIB-1指数与肿瘤P/R的相关性。

作者认为,具有不典型病理学特征和SimpsonII–IV级切除的良性脑膜瘤患者,肿瘤进展/复发概率显著增加。再次手术或辅助放疗或许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医院杜璨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







































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长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f/1862.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