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档案
欢迎转发本文,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概述脑膜瘤是发生于脑膜、起源于脑膜皮细胞的肿瘤。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大部分脑膜瘤为良性(WHOⅠ级);WHOⅡ级的非典型脑膜瘤占脑膜瘤的4.7%-7.2%;WHOⅢ级的间变型/恶性脑膜瘤少见,占1.0%-2.8%。WHOⅡ级和WHOⅢ级的脑膜瘤统称为非良性脑膜瘤。非良性脑膜瘤容易复发,需要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临床表现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以上,高峰期在60-70岁。儿童也可发病,儿童脑膜瘤通常进展较快。脑膜瘤常因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故患者症状与肿瘤位置有关。头痛和癫痫是脑膜瘤的初期表现。
治疗1、WHOⅡ级脑膜瘤的治疗:
WHOⅡ级脑膜瘤包括非典型脑膜瘤、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和脊索瘤样脑膜瘤。该类脑膜瘤手术全切对预后意义重大,要力争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如果手术全切且没有高危因素者,术后不进行放疗和化疗。如果次全切除,或全切但有复发的高危因素,则需要术后放疗,放疗后肿瘤进展或复发时需要化疗。
2、WHOⅢ级脑膜瘤的治疗:
WHOⅢ级脑膜瘤包括间变型/恶性脑膜瘤、横纹肌样型脑膜瘤、乳头状脑膜瘤、伴高生长指数和/或脑浸润的任何脑膜瘤亚型。该类脑膜瘤恶性程度高,需要术后放疗,放疗后肿瘤进展或复发时需要化疗。
3、非良性脑膜瘤的化疗:
非典型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等非良性脑膜瘤,在肿瘤进展或复发时需要行化疗。有多种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用于非良性脑膜瘤的治疗,如:烷化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内分泌类药物、干扰素等。虽然多个药物在临床前研究及一些临床应用时显示出治疗脑膜瘤的疗效,但尚没有发现在不同临床研究中一致有效的药物。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化疗。
国内首个神经肿瘤化疗科
(年成立)
4、非良性脑膜瘤的新药临床试验:
目前有几个针对非良性/恶性脑膜瘤的化疗新药临床试验在进行。包括新型烷化剂类药物、靶向分子通路抑制剂等。这些新药的临床试验为肿瘤进展或复发患者提供了可能有效的治疗机会。
预后非典型脑膜瘤复发率29%-40%,间变型/恶性脑膜瘤复发率50%-78%。肿瘤级别高、向脑组织浸润性生长、增殖指数高、缺乏孕激素受体等与不良预后相关,复发可能性大、生存时间较短。
神经肿瘤化疗专家张俊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
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年获浙江大学肿瘤(内科)学博士学位。
年8月至年8月于医院进行神经肿瘤化疗博士后临床研究工作。
年9月至首都医院开展神经肿瘤化疗工作
年6月至今任首都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主任。
年10月至年12月获美国神经肿瘤协会国际项目fellowship资助(5万美元),赴美国哈佛大学附属Dana-Farber肿瘤中心访问学者一年,师从美国著名神经肿瘤化疗专家PatrickYungWen,系统学习了美国成人及儿童脑肿瘤临床化疗的先进经验,并在导师指导下重点培训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新药的临床试验。
年12月回国后,张俊平主任受邀在中美神经肿瘤联合会议上演讲《胶质瘤临床研究新动向》、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神经肿瘤大会上演讲《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胶质瘤临床问题探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小儿神经肿瘤年会演讲《儿童胶质瘤的临床化疗》,以及郑州、北京等区域会议上受邀进行专题报告。
张俊平主任专业特长为:胶质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等原发恶性神经系统肿瘤的化疗。尤其在分子病理指导的恶性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4项,为3部神经肿瘤专著神经肿瘤化疗章节撰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