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周奶奶被头痛折磨了4个月,医院就诊头颅CT提示左侧颞叶占位,为求进一步诊医院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李世清医师,为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术前MRI提示左侧颞叶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占位,病灶周围环形低信号影,提示曾反复出血后含铁血黄素带沉积,水抑制相可见病灶位于左侧外侧裂下方,增强相未见明显强化。初步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直径约1cm,易反复出血致头痛,癫痫。
CT核查显示术前定位精准
如何将藏在脑实质内的小病灶精准找到并切除,在没有术中导航的情况下,对脑部手术医师来讲,的确是个难题和挑战。神经外科宋增亮主任和李世清医师仔细阅读和分析术前MRI资料,利用传统的定位技术,标记出侧裂,从而定位病灶。
按术前计划,为最大程度减少损伤,保护脑组织,我们没有选择皮层造瘘,而是仔细显微分离脑沟回。牵拉脑表面异常纤薄的蛛网膜,扩大间隙找到并切开由于长期反复出血,因含铁血黄素沉积而黄染的脑组织,进一步明确病灶。
牵拉脑表面异常纤薄的蛛网膜,扩大间隙
找到并切开由于长期反复出血,因含铁血黄素沉积而黄染的脑组织
完整切除病灶
反复生理盐水冲洗无渗血
完整标本
术后第二天复查增强磁共振,脑组织内几乎无手术痕迹,达到微创效果!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神志清楚,目前恢复良好,基本生活自理,即日出院。
术后病理镜下可见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内含大量红细胞,提示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病灶外观为紫红色,表面呈桑葚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瘤内血流缓慢,脑血管造影不能显示畸形血管团病灶。
此病较少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有癫痫、出血、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病灶反复小量出血、头痛、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适应症的主要考虑因素,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方法。
供稿:神经外科李世清
往期回顾
?国家公布医院,医院榜上有名
?向协和学管理助力护理发展
?用这个方法测血压,结果更准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