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一周行业动态

以下摘选最近一周(3.22-3.28)动植物科研进展报道4篇、人类疾病研究进展8篇、微生物科研进展4篇、产业资讯与政策报道10篇,供大家速览。

科研进展-动植物

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甘蓝型油菜起源和进化机制(NatureCommunications)

甘蓝型油菜(2n=4x=38,AACC)是来自芸苔(2n=2x=20,AA)和甘蓝(2n=2x=18,CC)种间杂交的重要异源多倍体作物。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和美国佐治亚大学联合团队对从各地选取的份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对来自两个种子质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的11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甘蓝型油菜A亚基因组由地中海地区白菜品种的欧洲芜菁进化而来,而C亚基因组由大头菜、花椰菜、西兰花、中国芥蓝等4种甘蓝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经过多代繁衍,这些“祖先”先后杂交出适应不同生长条件、具有不同特点的多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通过整合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选择信号和转录组分析,进一步鉴定出与改善胁迫耐受性、含油量、种子质量和生态型改良相关的基因。该研究为促进具有有利性状的甘蓝型油菜和相关作物的育种提供了基础。

光学方法用于观察果蝇发育过程中的DNA折叠结构(Nature)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新的光学方法来观测果蝇发育过程中DNA染色质结构。研究人员应用他们的染色质结构光学重建方法来观察果蝇胚胎中的Hox基因簇,发现了DNA激活与遗传调控因子复合物抑制之间的物理边界,并意外地发现了可导致发育缺陷的边界消除条件。研究人员还试图将这一技术与Hi-C技术联合使用进行拓扑相关结构域和增强子-启动子相互作用的研究。(Genomeweb)

精子单细胞测序揭开重组的秘密(Science)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对杂交小鼠模型(B6-CAST小鼠)的个精子进行单细胞测序,构建高分辨率遗传图谱,并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和微球菌核酸酶测序,来绘制同一动物或遗传背景相同动物的睾丸组织中的重组热点、PRDM9结合位点以及组蛋白标记,最终发现了2,个交叉事件,并在常染色体上鉴定出1,多个重组热点。此外,还发现了4个因素,可大大增加双链断裂引发交叉的几率。具体包括:(1)PRDM9是否与双链断裂位点上的未切割染色体模板结合,(2)热点与端粒的接近程度,(3)局部的GC含量,以及(4)Prdm9的等位基因类型。该研究揭示了影响哺乳动物减数分裂重组事件的染色体特征,以及参与其中的蛋白。

陆地棉和海岛棉基因组测序揭示二者起源和种间分化的遗传机制(NatureGenetics)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对两个异源四倍体棉种陆地棉TM-1和海岛棉Hai进行超高深度测序,并用DeNovoMAGIC3软件进行基因组组装。相比已发表的两个旧版本,新组装的海岛棉Hai基因组的连续性分别提高了47倍和90倍,陆地棉TM-1基因组的连续性也提高了10~20倍。通过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基因表达、结构变异和扩展基因家族的物种特异性改变,是这两个棉种形成和进化的原因。通过比较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基因组差异,发现在这两个棉种中各存在很多扩增的特异基因,并推测,其中某些特异基因可能与棉种的特异性状有关。在纤维发育期间,陆地棉和海岛棉的膜转运、糖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等相关基因差异富集。该研究发现将有助于阐明棉花的驯化历史和棉花基因组进化历程。(BioArt植物)

科研进展-人类疾病

白血病突破表观遗传领域,新靶点被发现(JEM)

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EZH2的表观遗传蛋白质可以延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恶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侵袭性的血液系统肿瘤,它会突然出现,并迅速发展,且预后较差。现有的AML治疗方法,伴有严重的副作用。约四分之三的患者会在治疗后的短时间内发生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24%。小鼠模型试验发现,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初期,EZH2的丢失会导致细胞增加一种叫做Plag1的转录因子的产生,从而加速白血病的发展。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晚期抑制EZH2对Plag1水平却并没有影响。总之,EZH2作为一种治疗靶点,有望治疗几种不同亚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该项研究为我们阐明急性髓系白血病引起的髓外浸润的生物机制提供了新思路。(转化医学网)

抗癌卫士BRCA1可促进癌症发展(Nature)

通常在我们认知中BRCA1基因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参与修复双链DNA断裂,避免突变的发生。然而,3月21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则让我们认清了BRCA1的另外一面。先前的研究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与MYCN相关。MYCN是一种转录因子。一旦它的调控出现问题,就会在细胞内胡乱“打开”或“关闭”其他基因,而这可能会引起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诱发癌症。研究发现无论是细胞实验,还是来自患者组织的分析都表明,在带有突变MYCN的肿瘤里,BRCA1的水平都有所升高。只有当MYCN存在时,BRCA1才会聚集到这些细胞中。在侵袭性的神经母细胞瘤里,MYCN需要与BRCA1结合,才使得肿瘤能够保持存活。这在客观上促进恶性肿瘤的发展。(生物通)

饮料增甜剂高果糖玉米糖浆或具有促癌风险(Science)

贝勒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创建了早期结肠癌的小鼠模型,分析了摄入高果糖浆对肿瘤发展的影响。在饮用水中添加25%的高果糖浆,肠道肿瘤易感的APC突变小鼠每天摄入这种饮水后,肿瘤体积和恶性程度显著增加;突变小鼠的肿瘤恶化情况与肥胖及代谢疾病无关。机制研究表明,高果糖浆增加了肠腔和血清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两种糖类均被肿瘤组织转运并利用。肿瘤组织中,果糖被转化为果糖-1-磷酸,激活糖酵解、增加脂肪酸生成并促进肿瘤生长。饮食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可能协同促进肿瘤发生进程。该结果对评估高果糖玉米糖浆及相关饮料的促癌风险、指导科学饮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鉴定出对精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基因HSF5(CellReports)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和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个对精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基因HSF5,发现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关闭该基因时,所产生的精子更少,质量更差。下一步将测试人类是否也是如此,并找出决定这种蛋白产量的因素。(生物谷)

基于多个大脑区域的基因表达插补模型鉴定新的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NatureGenetics)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利用大脑基因表达和全基因组关联数据,确定了数百个新的关联位点,并追踪了人类生命周期中不同人类大脑区域中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基于脑基因表达库CommonMindConsortium项目生成的数据,进行转录组学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遗传调控基因表达模型,随后用于预测约4万例精神分裂症病例和6万例正常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确定了13个人类大脑区域中的个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在随后的基因集富集分析,计算机分析和小鼠模型基因实验中,同时对这些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并了解了这些基因在不同大脑区域在发育的不同点上的表达。例如,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中,检测到69个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其中有49个基因落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免疫区域之外。此外,还鉴定了36种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己糖胺酶-A缺乏症和多种卟啉病障碍途径。

食用油反复使用或可加大癌症转移风险(CancerPreventionResearch)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反复使用的食用油后,小鼠体内的基因表达状况会发生改变,促进乳腺癌发展。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食用新鲜且未经加热的大豆油,另一组则摄入经过高温多次处理的大豆油,摄入量则根据小鼠的体重进行了调整。在16周后,又往小鼠体内注射了晚期乳腺癌细胞,观察这些具有侵袭性的细胞在不同小鼠体内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在注射20天后,发现长期摄入“回锅油”的小鼠,注射部位的原发肿瘤是对照组的4倍,并且肿瘤也更容易出现转移,有许多肿瘤转移到小鼠肺部。岁后,在肺部的转移肿瘤里,发现蛋白Ki-67(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上升。而基因表达分析发现,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体内有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了2倍以上的变化,很多都和氧化应激有关。(学术经纬)

揭示“饮食限制”延长寿命的新机制(EMBOReports)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鉴定了一个营养感受器mir-在线虫(C.elegans)成虫期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调控了“饮食限制(DietaryRestriction,DR)”介导的长寿表型。在线虫发育期,DR并不能开启mir-分子开关,而在成虫期,“饮食限制”迅速开启mir-分子开关,并且抑制cwn-1/WNT4,进而提高了自噬水平,延长线虫的寿命。该研究首先表明在发育中起作用的信号通路在寿命调控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进一步理解衰老有着重要作用。其次,这种时序性的调控,在保证发育正常进行的同时延长了寿命,揭示了机体的一种精妙的调控作用,还提示了相同的干预在动物不同发育时期或年龄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抗衰老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生物通)

揭示脑胶质瘤基因组不稳定性(PNAS)

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医科医院联合团队在来自不同国家的胶质瘤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了与调节神经干/祖细胞发育及在染色体不稳定性中具有已知重要作用的基因共表达的基因模块,发现CDC20-M基因共表达模块成员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的主要环节,并呈现进化和器官发育两个层次的保守型,特异高表达于发育早期阶段具有干细胞或祖细胞特征的细胞群。在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多例胶质瘤病人数据库中CDC20-M均能独立稳定的进行极差生存期预测,在预后分析中优于现有多数经典预后标志物。无论在何种形态学亚型或分子亚型内部,CDC20-M高表达均能代表极差的预后。针对其核心成员AURKA的靶向药MLN能有效抑制高表达CDC20-M的胶质瘤细胞于免疫缺陷小鼠大脑中的生长,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期。该分型系统的建立对于胶质瘤的临床诊断、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后续特异性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生物通)

科研进展-微生物

发现马铃薯疮痂病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紧密关联(Microbiome)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生痂链霉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经济病害。山东农业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认为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功能与马铃薯疮痂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研究按照发病等级,选取发病较重和发病较轻的马铃薯植株,每株采集薯表土、根际土、根区土、垄沟土,通过荧光定量PCR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发现,薯块表层微环境与疮痂病发生紧密相关。与发病重的样品相比,发病轻的薯表土病原菌和细菌丰度较低,细菌多样性较高,菌群共存网络较复杂。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贪食菌、寡养单胞菌和农杆菌等微生物与疮痂病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地芽孢杆菌、短杆菌和某类地嗜皮菌与疮痂病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对薯表土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参与腺苷三磷酸结合转运蛋白、细菌分泌系统、群体感应、氮代谢和一些细胞色素P相关代谢途径的基因富集在发病重薯表土中,这些功能多数与植物病害发生以及疮痂病毒素合成相关,也发现抗生素合成相关代谢途径的因子富集在发病轻的薯表土中。该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与马铃薯疮痂病的关系,对揭示疮痂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疮痂病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别忽视口腔健康!口腔菌群对肠道菌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eLife)

研究人员对五个国家的名健康和患病个体的个唾液和粪便菌种进行分析,通过检测细菌单核苷酸变异,在菌株水平分析细菌在消化道的传播情况,并在菌株水平分析了细菌从口入肠的情况。口腔-肠道传播是一个频繁且连续的过程,绝大多数口腔菌种可在健康人中转移并定殖于肠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富集的数个菌种来源于口腔,且机会致病菌种具有较强的转移性。需将消化道菌群作为整体考虑,口腔-肠道菌群转移是塑造健康和疾病肠道菌群的重要过程。该研究证实了肠道中定植的部分机会致病菌是来自口腔菌群,提示口腔菌群对肠道菌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热心肠研究院)

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异与宿主健康风险特征有关(Nature)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联合团队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成员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可能对应于宿主中的一些健康相关特征。研究人员基于以色列名健康个体的样本生成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ICRA和SGV-Finder算法在56个检测到的肠道微生物物种中找到了7,个结构变异(包括5,个缺失和2,个可变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在促成CRISPR功能和产抗生素的基因中特别普遍,而管家基因却显示结构变异的相对减少,表明其在微生物适应中起作用。进一步考虑微生物结构变异的功能后果,并将其结合人类宿主特征(如血压、体重指数和胆固醇水平)时,发现微生物结构变异与上述宿主疾病风险因素间存在个显著关联,并且有40个结构变异在独立队列中得到了验证。

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及谷氨酸代谢变化(mSystems)

研究人员纳入92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42名年龄相当的健康儿童,发现ASD组的谷氨酸代谢产物和谷氨酸代谢相关的肠道菌群均有变化。在ASD组的儿童中,潜在的有害菌-肉毒杆菌和迟缓埃格特菌的丰度显著增加,而普通拟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③ASD组儿童的肠道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这也与肠道菌群谷氨酸代谢的改变相关;④ASD组中2-酮-戊酰胺酸显著降低,该代谢产物可作为AS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热心肠研究院)

产业资讯

国家卫健医院智慧服务分级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提出为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医院建设,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决定将指定机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对象包括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医院。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评估分级具体方法是按照总分、基本项目完成情况、选择项目完成情况得到评估结果,分为0—5级共六个等级。(生物谷)

辉瑞收购VivetTherapeutics15%股份,共同开发威尔森综合征基因疗法

3月20日,制药巨头辉瑞(NYSE:PFE)宣布以6.0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VivetTherapeutics公司15%股份。VivetTherapeutics是一家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共同开发Vivet的主要候选药物VTX-。VTX-是一种基因疗法,旨在治疗由编码ATP7B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威尔森综合征(Wilson’sDisease)。VTX-基因疗法目前已在临床前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并被美国FDA和欧盟委员会(EC)授予孤儿药资格。(动脉网)

CRISPR诊断初创公司Sherlock宣布完成万美元融资

美国生物工程初创公司SherlockBiosciences宣布获得初期万美元的融资,并取得来自BroadInstitute和哈佛技术开发办公室的CRISPR合成生物技术许可。据悉,该公司由张锋等9位在CRISPR技术领域和癌症、传染疾病诊断技术领域的大咖共同创立。公司将使用工程生物学工具,包括CRISPR和合成生物学开发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以低成本提供快速、准确结果,满足各种需求。(Genomeweb)

欧洲基因组合作项目(EASI-Genomics)首次征集项目提案

欧洲创新基因组学先进基础设施(EASI-Genomics)首次征集了一系列项目提案,这些项目将能够利用该机构的NGS技术和服务开展研究。EASI-Genomics,由欧盟Horizon计划资助万欧元(万美元),其任务是向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免费提供NGS技术和基因组服务。它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旨在在未来四年内支持至个项目。根据EASI-Genomics,其最初的研究提案征集将集中在考古样本中古代DNA测序;研究微生物组的分析,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单细胞水平的遗传物质研究;以及人类疾病中遗传物质的表观遗传修饰。(Genomeweb)

MurrietaGenomics与AllianceResearchCenters形成测序合作伙伴关系

MurrietaGenomics表示已与临床试验研究现场管理公司AllianceResearchCenters开展合作,将为临床研究赞助商和参与者提供基因组测序服务。Murrieta上个月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Murietta的基因组测序企业孵化设施中推广SeqOnceBiosciences的NGS样品制备技术。12月,它与基因组学区块链初创公司EncrypGen合作。(Genomeweb)

ThermoFisher收购BrammerBio,扩大其基因疗法领域制药业务

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FisherScientific)将以大约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及细胞疗法公司BrammerBio。这笔收购将加强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基因疗法领域的制药服务能力,预计将于年第二季度末完成。届时,BrammerBio将成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部门的一部分,继续在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领域内开展制药服务业务。(动脉网)

GuardantHealth将收购癌症早筛公司BellwetherBio

GuardantHealth宣布,已签署了收购癌症早筛公司BellwetherBio的最终协议。BellwetherBio成立于两年前,旨在推进基于血液的癌症早期检测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检测循环细胞游离DNA中的表观遗传信号。该交易的财务条款预计将于4月份结束,但尚未披露。GuardantHealth总裁兼联合创始人AmirAliTalasaz在一份声明中提到:“早期研究表明,将生物学相关的表观基因组学信息纳入早期癌症检测的血液检测临床表现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影响。”(Genomeweb)

中国制定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中华心血管病)

3月24日,《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组织专家制定。该《指南》针对临床相对常见、致病基因明确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从致病基因、检测基因、适用人群、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纳入《指南》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代谢性心肌病等心肌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心脏离子通道病,以及遗传性主动脉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新华社)

生物技术公司Viome和Helomics开展合作,研发卵巢癌个性化治疗方案

近日,生物技术公司Viome宣布将与医疗保健公司Helomics开展合作,研发卵巢癌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研究小组已经开始了一项试点研究,将Viome旗下微生物组分析平台与Helomics旗下肿瘤基因组大数据分析平台相结合,旨在揭示不同的癌症治疗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组,以及微生物组是否影响各种癌症治疗的有效性和毒性。除此之外,该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探讨肠道微生物组在卵巢癌患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个性化食谱、提升免疫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美通社)

Illumina与哥本哈根大学共同研究神经精神疾病的遗传进化史

Illumina宣布,将与哥本哈根大学的Lundbeck基金会地理遗传学中心合作,共同研究传染性病原体如何影响某些精神和神经疾病的进化史。该国际多学科团队包括古代基因组学、神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考古学、语言学和脑健康等专家。将构建两个基因组数据子集:一个包含5,个古人类基因组,另一个包括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古病原体DNA,这两个数据集都将公开发布。(Genomeweb)

更多精彩资讯,下期再见

撰稿、编辑:市场部

近期热文

百城百场,量身定制!华大科技全国巡讲火热开启!

想要三代基因组测序“都挺好”,选对靠谱方案最重要!

赞!BGISEQ助力这类癌症病理治疗靶标的探索

文献解读

群体作物大数据,大牛这样发高分文章!

请继续







































得白癜风怎么办
治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h/8689.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