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开颅手术中被唤醒,竟然背起了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近日,医院的层流手术间里,17岁的小伟正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开颅手术。令人惊讶的是,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他居然背起了古诗。

“你真棒!你想吃什么?”医护人员继续引导。“可乐鸡翅。”小伟回答。

“手动一下,再动一下……对了,对了,非常好……”根据指令,小伟都一一做出了正确动作。

在脑瘤切除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麻醉医生叫醒了患者,而患者醒来后与医生进行“互动”,还一字不差地背起了诗句。这是什么“神奇”操作?原来,这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开展的一台“术中唤醒”开颅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手术过程很成功,术后患者各项功能恢复良好!

点击小视频直击手术现场

小伟今年刚满17岁,几个月前他出现数次癫痫发作、不省人事的症状,于是来到惠州三院神经外科就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额叶肿瘤”,考虑是胶质瘤,并且肿瘤位于大脑的运动和语言区域的重要功能区!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必须要尽早切除!肿瘤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如果不尽快手术,肿瘤继续生长,将对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入院后,医生为患者完善了检查并进行病例讨论。惠州三院负责人、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李雪松博士说:“患者还很年轻,对于这样的脑部功能区肿瘤,手术难点在于在保留患者重要功能,如肢体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全切除肿瘤,让他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神经外科团队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采取术中麻醉唤醒的技术切除脑肿瘤。所谓术中唤醒,就是应用到显微技术、手术机器人导航、术中超声、电生理监测、麻醉深度监测等多种先进技术的辅助下,通过术中唤醒麻醉,使术中病人在清醒状态下与医生交流,执行指令动作,这样既能尽可能切除脑肿瘤,又能实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经过精心准备,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手术护理团队、神经电生理监测组等医护团队精诚合作,为患者进行了这台高精尖手术。手术由李雪松博士主刀,神外二区主任文世宏主任医师、龙青山副主任医师担任助手。

术中,首先通过手术机器人精准定位并设计手术切口,术中用超声实时定位肿瘤位置,同时使用术中电生理定位脑功能区并实时监测脑功能变化。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将患者唤醒,与患者进行互动,对神经功能实时评估……力求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手术机器人定位

超声定位

蔡司kv显微系统—术中荧光

术中电生理监测

李雪松博士介绍,既要尽可能地将肿瘤切除干净,又要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不受损伤,采用唤醒麻醉,让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是最佳办法,这样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反应,一边评估一边手术,帮助医生避开大脑功能区,避免损伤患者脑功能。

术后,小伟很快就苏醒了,神志清楚,没有新发神经功能损伤,达到了手术预期效果!

医院作为公立“三甲”医院,近年来,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守初心、担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探秘”高精尖技术领域,在神经外科疾病诊疗领域发展迅速,诊疗技术向国内一流水平看齐,不断为惠州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惠州三院神经医学中心团队

图文来源

神经外科

供稿

神经医学中心张文杰

编辑

宣传办许燕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by/12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