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更精准,神经外科首次开展这项新技术

6月15日,神经外科联合DSA室为一位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开展了经导管颅内肿瘤动脉化疗术。

该患者是一位48岁女性,5医院做过“右侧脑胶质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近1年来,患者感到左侧肢体乏力,伴有麻木感,看东西偶尔模糊,医院进行头颅核磁检查显示:右额颞叶、左额叶胶质瘤。

6月10日,患医院神经外科。结合患者病情,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决定为患者开展经导管颅内肿瘤动脉化疗术。该手术经股动脉插管,支撑导管弓上血管超选颈内动脉岩骨段,神经微导管超选至颈内动脉远端分叉处肿瘤血管床区域,予以化疗药物灌注。

在神经外科团队与放射导管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5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系统体征,术前、后造影无血管缺失及造影剂外溢。

技术优势相较于传统脑胶质瘤化疗方法——静脉或口服给药途径,脑动脉灌注化疗其优势在于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利用率,避免化疗药物先经体循环和肺循环减轻全身毒副反应。该技术适用于:1.失去手术机会的脑肿瘤患者如:深部肿瘤、多发性脑转移瘤、年老体弱患者;2.传统手术相对风险高、耐受差的患者;3.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4.放疗前治疗的患者;5.手术后复发的患者等。

科普链接

01

什么是脑胶质瘤,能治好吗?

脑胶质瘤是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年发生率约为5/,每年新发病例超越例,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显着增高。

依据WHO分级分为Ⅰ-Ⅳ级,等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恶性胶质瘤一般指Ⅲ级及以上的胶质瘤,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文献报道,脑胶质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3%,平均生存期仅约1年。最近研究表明,完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辅以规范的42天同步放化疗并联合服用6个疗程替莫唑胺的胶质瘤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6.7个月。

如何攻克恶性胶质瘤一直是全球医疗期待解决的世纪难题。不同级别的胶质瘤预后不一样,有些低级别胶质瘤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甚至治愈。

02

得了脑胶质瘤,会有哪些症状?

人脑是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不同的脑叶司管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的掌管着人类的运动、感觉、言语、视觉等诸多方面,得了脑胶质瘤势必会对脑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临床上脑胶质瘤的症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由肿瘤占位引起的高颅压症状,即由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另一类症状,是肿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区,导致的不同功能障碍。比如发生在额叶的胶质瘤会表现为精神行为的改变,尤其是老年人的额叶胶质瘤,会出现反映迟钝、精神行为异常,甚至随地大小便等;颞叶主管人体的语言和听觉中枢,如果胶质瘤发生在此处,就可能出现感音性失语,就是别人说话,患者听不懂,答非所问;发生在枕叶的胶质瘤会导致患者出现视野缺损。

还有一种胶质瘤发生在大脑运动功能区,如大脑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或者运动障碍,也就是偏瘫或半身麻木等。有肿瘤出现后,可产生脑细胞异常放电,进而引发癫痫发作。

03

如何诊断?需要哪些检查?

对颅脑疾病诊断最方便的检查是头颅CT、MRI,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医生常常建议做加强对比扫描(即静脉注射增强剂后做的检查),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显示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有时为了鉴别胶质瘤与其他肿瘤(如转移瘤、淋巴瘤、脑炎性病变、脑梗塞或脑肿瘤等),常需要增加一些特殊扫描方式或其他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最终的诊断还是要依据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来确诊。

目前虽然有很多癌肿在血液可以检查到特异性抗原,比如说肝癌查AFP(甲胎蛋白)、前列腺癌查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等,但目前尚未发现胶质瘤患者血液内有哪些特异性抗原存在,也许将来随着医疗科技进步或许会出现。

04

病因有哪些?打电话多会得吗?

目前来讲,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从基因研究成果来看肯定与基因突变、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系;电话打多导致脑癌只是在一些动物实验上得出的“小众研究结果”,尚不能定论于人,尚存商榷。胶质瘤的发生可能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及致癌病毒等生物因素有关,预防目前不知从何说起。

(神经外科袁茂春钟方正供稿)

编排:常乾坤

校对:张敏敏

审核:黄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f/12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