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被惯坏吗心理学家越惯越聪明,回应性

北京皮肤病医院网站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4/6188146.html

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最近去探望一位刚刚当妈妈的朋友,她刚喂完奶,就把小婴儿放在床上,过来和我聊天。没说两句话,宝宝哼哼唧唧的哭了起来。没想到,朋友非但没有马上去安抚宝宝,还对我诉起苦来:“桃子好爱哭,都是前阵子我妈给惯的。一听到桃子哭,姥姥就马上把她抱在怀里哄。都说了这样会把孩子惯坏,她压根就不听。你是育儿达人,是专家,下次见面好好替我说说她。”

我说:“这次我可站阿姨这边,宝宝不会被惯坏,还越惯越聪明呢!”朋友盯着我看了好久,有些不敢相信的意味。

宝宝会“操纵”父母吗?

身边不乏认为小婴儿会被惯坏的妈妈,她们担心孩子会从“哭”和“抱”这两种行为中找到因果关系,从而利用大人的关怀,来操纵大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所谓“惯坏”,这种说法科学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一方面,在2岁之前,小宝宝是无法通过哭闹“操纵”大人的。准确地讲,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处相应的功能。只有当大脑拥有更多基础性结构,宝宝理解了因果关系,并且学会推测后,才能获得这种能力。

另一方面,宝宝一哭,我们就回应,恰恰是为了让小宝宝更快的拥有这种“思维能力”。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世界是未知的,在一片混沌中,他们开始建立最初的“联系”。比如,我饿了哭,就有人喂我。我觉得冷,就有人来给我盖上被子。这样久而久之,宝宝的大脑中就建立了“积极连接”,世界变得可以安全,可以预测。

建立积极联结,越“惯”越聪明

对于小婴儿来讲,饿的感觉和哺乳之间就有非常强烈的联系。Tim还是个小婴儿时,我习惯在哺乳椅上哺乳,还总喜欢放一些音乐。慢慢地,我发现如果Tim在哭闹,单单是放音乐就能让他安静下来,仿佛跟我已经建立了信任。

后来,我在一本研究婴儿大脑的书中看到,这说明他的大脑额叶功能越来越强大了。除此之外,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建立积极连接还有下面三大好处。

1、发展“安全型”

在妈妈和宝宝互动中,婴儿逐渐和妈妈建立起一种情感连接,心理学将之称为“依恋”。如果妈妈能够持续稳定的回应宝宝的需求,他就会对妈妈产生信任感,建立起“安全依恋”。

当不得不面对分离时,宝宝会表现得没有那么焦虑,可以很快的调整心态。在离乳、入园、分床等方面会变表现得更好。成年后也更容易建立亲密的关系,获得幸福的生活。

2、保证大脑发展需要安全感

脑神经科学家指出:较长时间的压力,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影响记忆和注意力功能,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带过新生宝宝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那么爱哭!”除了哭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情绪方式外,婴儿普遍更容易焦虑。在焦虑模式下,大脑会自动调整成“生存”模式,而没有更多的能量去探索、思考和感受,这对宝宝智力的发展十分不利。而父母的迅速恰当地回应,恰恰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3、发展婴儿内心的秩序

宝宝一哭闹,妈妈马上安慰他,或者轻声唱歌,或者拍拍后背或者抱起来。这种规则是一种“行为常规”,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在这样的常规行为。宝宝就会构建起一种内心秩序,习惯于有秩序的感觉,这一点,是孩子发展自律的基础。

如何和宝宝建立“积极联结”?

当我把这个理论告诉朋友时,她对我说:“有时候我真觉得她是在故意哭,故意不让我休息好!虽然知道她只是个宝宝,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照顾小宝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和他们建立积极联结,也需要妈妈付出多努力,而下面这三点至关重要。

第一点: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每次去看望刚刚当妈妈的朋友时,我都会嘱咐她们先照顾好自己。在飞机飞行前,空乘都会提醒大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先给自己带上氧气面罩,在确保孩子的安全,这和照顾婴儿是一个道理。无论我们多想给宝宝充满关爱的回应,但如果睡眠缺乏和妈妈的情绪问题得不到解决,也是力不从心。

第二点:调节到孩子的频道

想要及时准确的回应宝宝,关键在于能够读懂他们的需求。

在《如何开发孩子的大脑》中作者说:了解孩子的想法,部分靠猜,部分靠试,但关键是要调到他们的频道。

记得第一次带Tim去海边,他只有五个月。看着从来没见过的景色,他睁大了眼睛,全身僵硬,看看我又看看大海。我安抚他说:“没事儿,宝宝,这是大海不要怕!”

妈妈为什么能了解到宝宝是害怕呢?因为他的体态、表情和动作传达了这个信息。和宝宝保持同一个频道,意味着家长必须多多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表达:比如转开脑袋是在说:我累了,不玩了。目光突然从轻松转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f/12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