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脑经常短路,可能是压力太大了
人类的思维能力其实来源于大脑神经元联结所迸发的火花,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联结中心就是前额叶(PrefrontalCortex)。前额叶在大脑皮层中是位大哥,管理着个体的各种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包括抽象思维、计划、专注和注意力分配等等。前额叶通过向别的脑区发送信号,从而控制着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一篇发表在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研究发现,压力会干扰前额叶的功能,导致大脑发生短路。这项研究招募了20名面临着重大考试的医学生,他们在此之前刚经历了4周的紧张复习,研究者用科恩知觉压力量表(Cohenperceivedstressscale)测试确认他们当前确实处于巨大的压力状态。研究者同时还对比了20名没有任何压力的正常对照组,两组被试都需要完成一个同样的注意控制任务,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他们的大脑激活和功能连接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压力越大,注意转换代价(Attention-shiftcost)也越大,前额叶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也越弱。也就是说当人们处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时,如果要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转换到另一件事情上,所需的反应时间会更长,而且大脑也更难调动认知资源来迅速做出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脑子一下子转换不过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如果急于求成就容易搞砸事情的原因。另外还有研究者对比了压力状态和非压力状态下两组被试的大脑激活和连接状态,发现两种状态下,大脑的运行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压力状态和非压力状态前额叶和各个脑区的连接情况|图源:Arnsten,在非压力状态下,从前额叶发出的信号能够传递到各个脑区,进而能够较好地控制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让人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务。而当个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以杏仁核为中心的大脑连接会变得更强,前额叶的功能则会被削弱,杏仁核是人类的情感中枢,因此个体就会从三思而后行转向感情用事的行为模式。就像是大脑短路一般,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容易用习惯的方式来对待事情,墨守成规,而非灵活应变。02经常做错选择,可能是压力太大了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选择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图片来源:Pexels这项心理学研究由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的Wagner等人进行,Wagner招募了38名志愿者。志愿者们先是通过VR实景的方式认识一个小范围的城市街景,路上会有一些地标(Landmark),帮助志愿者记住路线。在前2天的实验中,每位志愿者都只会学习到几条熟悉的路径,尽管实际上存在一条捷径,但是志愿者此时是不知道的。路线图:志愿者所在街景的路线展示;街景图:志愿者实际看到的景象|图源:Brown,Gagnonamp;Wagner,在第三天的实验中,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两组志愿者都需要自主地从起点到达终点,但他们在出发前都有一段时间来思考和规划自己想走的路线。其中一组不定时会遭受到轻微的电击,因此这一组志愿者一直处于担心自己会被电击的状态,从而时刻处在压力之下,而另一组志愿者则是以轻松的状态完成任务。结果发现,压力组大部分都选择了走熟悉的路线,只有少部分人规划了捷径。而非压力组则恰好相反,大部分人都成功规划了走捷径。这就说明,当人们处在紧张的精神压力之下,就很难做到深思熟虑,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图片来源:Brown,Gagnonamp;Wagner,Wagner还用fMRI探究了志愿者的大脑神经信号,发现非压力组在选择走熟悉路径的时候也是经过了思考的,而压力组在走熟悉的路线时甚至都没有思考。前额叶和海马体(Hippocampus)是人们基于已有的经验做出最优计划的重要脑区,但人们在经受紧张的压力状态下,这两个脑区都处于沉默状态,导致人们难以做出最佳的选择。在需要我们做出重要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处在压力之下,否则就很容易变得鼠目寸光。幸运的是,心理学家发现,压力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是短期且可逆的。在上述PANS的研究中,当被试再过4周又接受一次同样的测试和fMRI扫描时,这些原本因巨大压力而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被试都已经恢复正常,前额叶依然担任着大哥的角色,让其他脑区的兄弟们正常工作,杏仁核也不会持续暴走。因此,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应对压力,我们的大脑仍然可以恢复正常运作。03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压力,但适度的压力并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只不过当自己处在持续高强度压力之下时,就需要学会调整。图片来源:Unsplas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曾给出了一系列应对压力的方法:善于自省要时刻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f/1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