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影像很常见,为什么我却不知道?”
“为什么你指给我看的我都懂,我还是漏诊了?”
“为什么你指给我看的我都懂,我还是误诊了?”
……
实践中,这些情况经常会碰到。
什么原因?
要么你缺乏“发现”的意识,要么你缺乏“发现”的技能。
什么是“发现”?
发现,就是眼睛“看见”了(看见就可以吗?还不够!);
接着,“看见的影像”传入大脑;
然后,大脑发出指令去区分是正常,正常变异(尤其是有临床意义的),伪影,还是异常。
这,才算是发现了。
“发现”重要吗?
非常重要!
为什么需要发现?
一.发现,是诊断的开始
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后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直接附上正常模板,签上大名就结束了。
貌似很爽?
误诊/漏诊纠纷来拜访的时候,你就笑不出来了。
例1.前床突小脑膜瘤。75岁男性,右面部疼痛查因。
没有“发现”,就不用后续的定性分析了。
T1WI等信号,宽基底“趴于”前床突,这是前床突脑膜瘤的典型影像表现。
当然,这么小的瘤灶是不用手术干预的。
例2.鞍旁脑膜瘤。55岁男性,反复鼻衄1年,慢性头痛病史。
没有“发现”,你就不用纠结右侧鞍旁增宽的稍高密度三角形肿块是什么了。
此影像最常见的非脑膜瘤莫属。
当然,由于鼻衄病史,你必须观察邻近鼻咽部情况,与颅底型鼻咽癌区分。
例3.延髓前池肠源性囊肿。
不同序列对不同病变有着不同的敏感性。
尽管T2WI作用很大,但有时候其他序列更容易发现。
一个序列发现可疑影像,多个序列、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定性。
这是影像分析原则之一。
二.发现,是学习的开始
实践中,你会发现好些教科书、参考书不讲的影像,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正常变异,也可能是异常的。
因为发现,你才会去思考,你才会去阅读,从而可能得到答案。
你越早发现,往后出错的机会就越少。
例4.3DTOFMRA耳廓卷褶伪影。
因为发现,你才会去思考,你才会去寻找原因,然后你才会“发现”,是耳廓卷褶伪影!
例5.垂体假性增高。
因为发现,你才会去思考、中科公益爱心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zngq.com/zlyf/8115.html